“我今天在微信号上看到2022年度武汉市新时代巾帼英雄名单有你,你真了不起!”3月13日,67岁的荣华社区居民方梅在硚口区荣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硚口区荣华医院)就医时,为中心党支部书记王芳点赞。
48岁的王芳,基层卫健单位磨炼30年,从一名护士成长为党支部书记,成了职工和居民交口称赞的“金点子”“最强大脑”“坐不住的勤快腿”“越转越快的小陀螺”。
在单位日行万步听民声
用患者思维优化就医体验
3月13日早上7时50分,王芳穿好白大褂,在中心两栋楼之间来回穿梭。此时,她是就医秩序引导员、优质服务监督员,时不时掏出手机拍照记录,从口袋里掏出纸和笔,随时记下居民就医时的体验感和建议,一天下来,她的手机计步数据显示,每天要走15000步左右。
“我们中心身处老城区的老旧小区内,1公里内有5家三甲医院,辖区居民3.6万人。”一连串数字在王芳嘴中脱口而出。她主动当好思想工作的主引擎、创新发展的锦囊袋,常召集一批青年医学骨干开展头脑风暴。最近,她和大家围绕“如何让中心成为周边居民就医首选”问题,寻求思想破冰。
中午能在社区医院就诊吗?专家号中午还能约到吗?晚上还能拿到煎好的中药吗?王芳将这些在各诊室走访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记在心里,主动回应群众关切,与中心职工一起提出了“延时错峰接诊,打造昼夜同质服务”的服务模式。
王芳正在为居民查体
“中午、晚间及周末都可以在这里求医问药,还能免费挂到专家号。”42岁的蒋女士长期失眠,趁中午空余时间,来中心中医诊室找到武汉市第一医院中医部副主任吴辉博士问诊。中午时分,中心口腔科内每台牙椅上仍在繁忙接诊。晚上8时,中心药房里,中心药剂师还在按方抓药。煎药室里,中心药师刘娜有序开启三个煎药机,保证居民来中心看完中医,当天能拿药回家。
“转变传统观念,改变服务方式和理念,才能满足百姓需求,让我们真正实现‘突围’。” 王芳介绍。
想办法擦亮中医名片
出实招吸引居民组团体验
作为市级特色科室,中心中医科有两个“尖板眼”,一个是传承了三代,在该中心“国医堂”得到广泛应用的,针对各类骨折与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和小夹板固定技术;还有一个是传承了60余年的丹膏丸散等多种中药剂型制作工艺。如何让这些经典实用的中医药技艺让更多居民知晓、体验、应用,王芳策划推动三十余场中医药文化节进社区、进公园,招募中医药体验观察员,吸引了不少社区家庭组团参加硚口区中医药文化节,体验三伏贴、健骨操、艾灸,了解小夹板固定过程,走进中药房,参与三伏贴制作。
王芳在活动现场为老人服务
王芳介绍,中心打造建设“基层中医药传承基地”,请国医大师、中医大师、中医名师入基地,通过义诊、坐诊、师带徒、业务指导、教学实践等模式,加强对基层中医药工作的指导,孵化基层名中医,为社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中医专家服务。如今,远在贵州、重庆的居民也来中心买治跌打损伤、活血化瘀的膏药。中心办公室主任杨丽娟介绍,王芳书记就像一个越转越快的陀螺,思维灵敏创意多,更擅长发掘亮点。
摸底找准方向
全科+专科让居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2021年初,王芳调到硚口区荣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党支部书记,辖区居民到底需要哪些服务?她主动到科室蹲点,对居民就医需求进行摸底,发现居民最担心的问题是社区医生的医术行不行。
王芳为居民服务
居民的需求,就是她和同事们奋斗的目标。荣华全科门诊,是集医疗、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家庭医生签约为一体的综合科室。中心采取全科+专科的协同发展模式,结合每个全科医生的专长和业务能力,实施分科发展,心血管专科、内分泌专科、呼吸专科神经专科等4个专科方向。
目前,中心管理老年人4008人,高血压2649人,糖尿病1112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数11751人,完成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
全科+专科,既做到全面多方位呵护居民健康,同时也可以针对不同疾病提供精细化管理和专科指导建议。全科门诊长期引进同济医院中西医结合专家,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内分泌科专家坐诊。
2022年4月,中心完成妇产科提档升级建设。清新整洁的妇科诊室、妇女保健室、妇科手术室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
如今,荣华中心是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全科规培基地,全科门诊每年带教60余人,小医院也为大医院培养人才。
如今,荣华中心是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全科规培基地,全科门诊每年带教60余人,小医院也为大医院培养人才。
王芳介绍,中心精心凝练出实干、自强、精业、创新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家庭医生团队+社区网格团队”的志愿服务联动机制,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目前,中心各项业绩指标在全市、全区排在前列。中心支部2021年获评“五星级基层党组织”,2022年推评市级示范基层党组织。王芳说:“建设更高水平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新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