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也被称作“江城”
有江的地方就会有桥
武汉与桥
一直都有着深深的羁绊
也是当之无愧的
多年以来
武汉的桥梁建设者
不仅为城市的桥梁铸就刚劲铁骨
也在全国重点桥梁建设中
不断刷新创造奇迹
冬日的东海,风急潮涌浪高。2022年12月,浙江舟山境内的舟岱大桥上,数名头戴安全帽、身着安全服的工作人员正紧张地对大桥进行通车一年后的全方位的检测和诊断。
舟岱大桥全线包括富翅门大桥、南通航孔桥、主通航孔桥、北通航孔桥,其中有9座特大桥、24座大桥,它的建成彻底结束了岱山岛孤悬海上的历史,那么,这座桥梁的安全如何保障,则成为焦点。
在此次通车后的首次“体检”中,由来自武汉硚口区的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桥科院”)自主研发的第六代“探索者”桥梁拉索检测机器人担任了富翅门大桥全桥152根斜拉索健康诊断的任务。
传统的人工挂篮方式一天只能检测两三根拉索,使用桥梁拉索检测机器人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精度,机器人“身体”由高强碳纤维材料和自带编码器的电动推杆组成,“眼睛”为高清摄像头,可以在高速运动中高清成像,“心脏”为电磁探伤无损检测系统,可以对拉索内部钢丝缺陷进行高精度无损探伤,约两周就能检测完全桥的所有拉索。
“探索者”号桥梁拉索智能检测机器人是桥科院桥梁智能检测新技术的代表性成果之一,自2012年国内首台“探索者”斜拉索检测机器人问世以来,在100余座跨江、跨海大桥工程实践中不断迭代升级,目前最新的第六代产品近期已成功在舟山跨海集群桥、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沈阳公和桥等桥梁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持续助力中国“桥名片”走向世界。
桥科院成立于1959年,是“建桥国家队”中铁大桥局的科技创新重要力量,前身为“中苏技术合作武汉科学研究基点”,是集科学研究、试验检测、监理咨询、产品产业“四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负责运营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立六十余年来,桥科院曾先后获得16项国家科技奖项,拥有200余项国家专利,2项国际专利技术,授予50余项软件著作权,荣获“中国企业商业信用AAA级企业”“中央企业先进集体”“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党建工作示范单位”等荣誉,参建工程多次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奖”“乔治理查德森奖”“尤金▪菲戈金奖”等国内外大奖。
作为国内首批开展复杂结构模型试验的企业,拥有以世界先进的MTS多点多维度结构试验加载系统和国内大吨位反力墙和强力台座等为代表的整套试验研究设备,开展了多项复杂和新型结构的模型试验项目。
研发的新型超高性能混凝土,解决了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和铺装层易破损的世界级技术难题;研发的系列高性能减水剂、高性能混凝土用功能材料,解决混凝土抗裂难题和质量通病,提升了桥梁工程混凝土品质。
在国内率先开展桥梁长期监测技术研究,建设了空天、陆地、水下多位一体全覆盖的智慧桥梁健康状态监测系统,在1000多座桥梁上成功应用,成为集群桥梁智慧运维技术行业标杆。
研发了特大桥梁工程智能建造成套技术与数字孪生平台,预演建造难点,监控建造过程,控制建造质量,实现了桥梁建造工艺工法的技术革新和升级,提升了桥梁智能建造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研发应用拉索阻尼器、液体黏滞阻尼器、调谐式阻尼器三大类阻尼减振产品,实现了高端减振产品的进口替代,成为国内最大的大跨度桥梁阻尼器供应商。
目前,桥科院已先后获得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支持硚口发展突出贡献奖等荣誉。公司领军人物钟继卫被评为武汉十大科技创新企业家,汪正兴当选2022年“武汉楷模”,马远刚荣获第四批“硚口英才计划”行业杰出人才,王波获武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还有多名青年荣获“汉漾青年”“武汉英才”等各类荣誉。
据悉,硚口区政府近年来在科技创新、人才推荐、专精特新企业申报、人才公寓申报、子女入学等方面对桥科院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帮助。未来,桥科院将会充分发挥公司在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依托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通过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智能建造等,为硚口区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