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硚口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高质量发展的脉搏强劲有力。一股聚焦实业、精耕细作、锐意创新的力量蓬勃兴起,它们就是硚口区精心培育的“专精特新”企业群体。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里深耕不辍,练就“独门绝技”,成为产业链上坚实可靠的关键环节。即日起,硚口区工商联、硚口区专精特新企业商会、硚口区融媒体中心推出 “专精特新企业行”系列报道,讲述这些“创新尖兵”、“隐形冠军”背后的奋斗故事,全方位展现企业敢闯敢拼、干在实处、追求卓越的奋进风貌。今天我们一同走进在仿真模拟训练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武汉斯艾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绥芬河口岸客运站,俄罗斯旅客的包裹通过AI安检仪时,系统突然闪烁红光——包裹夹层里的禁运品被一秒锁定;与此同时,襄阳的学生小陈正点击客运APP,购买着暑期回家的车票。这两个相隔万里的场景,由硚口区汇丰企业天地的同一家公司——武汉斯艾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串联起来。这家专注智慧交通解决方案的科技企业,凭借37项专利和500+落地项目,记录着扎根硚口十六年的技术长征。
斯艾特的核心业务,是为客运站等交通枢纽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及升级服务。2008年夏天,广东某科技公司销售总监张涛做了一个让同事瞠目的决定。他辞去年薪十余万的职位,揣着打工攒下的三十多万元,回到武汉硚口区云彩大厦租下80平办公室,挂上了“斯艾特”的招牌。一辆二手面包车,一部靠114查号台找客户的翻盖手机,构成了这家初创公司的全部“数字化”装备。
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市场开拓靠的是车轮和腿脚。张涛带着员工开车跑遍湖北所有县市,在客运站尘土飞扬的调度室里,目睹了行业的痛点:售票窗口排着蜿蜒长队直到门外,安检员用肉眼查验行包、识别危险品,跨省班次信息还写在褪色的黑板上。“当时内地市场对沿海技术如饥似渴,客运站普遍存在着效率低下、安全隐患多等问题,但信息差像条鸿沟,这正是我们发挥的好时间、好空间。”张涛说道。
创业初期,资金短缺让高端人才成为奢望,他招来应届毕业生手把手培养,白天装设备,晚上教技术。转机来自老东家的雪中送炭——不仅移交华中客户资源,更允许赊销货物,为初创企业留下喘息空间。“当时公司就几个人,我是销售也是技工,接线员兼任财务。”张涛回忆道。“但是付出的汗水和坚持还是有一些成果的。”
技术突破的道路布满沟壑,关键转折点出现在2015年。
“原来的斯艾特,主要是售卖产品,同时提供相关的安装、维护服务,属于替代性较强的代理工作。”张涛提到,“这样肯定是不行的,不利于企业长期的发展,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公司无法走在行业领域的前沿,最终只能被淘汰。”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兴起,市场需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斯艾特开始组建专业研发团队,将年营业额的10%以上投入技术研发,为服务对象提供“软件+硬件+平台”的综合解决方案,完成了从传统工程商向科技型企业的战略转型。
智慧客运解决方案代表了斯艾特最为成熟的技术落地成果。公司针对传统客运站管理效率低下、安全隐患多等问题,推出了革命性的“智慧车站”整体解决方案。
线上购票与线下取票的无缝衔接,大幅提升了乘客体验;
人脸识别技术与公安数据库的实时对接,可在5分钟内完成在逃人员识别与报警响应,极大增强了安防能力;
车辆自动化安全检查系统和驾驶员自主报班机,通过AI技术实现了安全检测的标准化与无人化,未通过检测的车辆将无法出站,从源头杜绝了安全隐患。
张涛说,“我们希望在未来,车站运营者采购斯艾特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后,即可“拎包入住”开始运营一座车站。”
这一系统已成功帮助全国从东北的黑龙江绥芬河边境客运站到西南云南之滇的临沧客运站等500多家客运站完成智能化升级,站务效率提升达40%以上,人力成本降低约30%,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案例。
湖南省邵阳市公安局、交通局视察斯艾特“智慧客运”项目
交通部规划司、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等领导调研斯艾特“云梦东站换乘中心”项目
湖北省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领导调研斯艾特“汉川城南客运站”项目
时任交通部部长杨传堂、十堰市委书记周霁考察调研斯艾特“智慧客运”项目
斯艾特的智慧客运解决方案及软、硬件一体化服务迅速在行业内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产品覆盖率在湖北省、湖南省、云南省市场占有率最高达80%以上,拥有全国10余省、300+运输企业,500+客运站点的服务案例。
在其它领域,斯艾特也开展了多元尝试。智慧安消融合平台通过AI算法区分真实火情与误报场景(如吸烟、水蒸气),准确率高达98%。数字孪生园区平台则实现了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实时映射,管理人员可通过三维可视化界面监控园区运行状态,预测性发现潜在问题。这两个产品均入选《武汉市人工智能场景创新能力清单》,代表了公司在AIoT领域的技术实力。
2023年,凭借客运领域十余项核心专利和广泛的市场运用前景,斯艾特成功获评湖北省专精特新企业。2024年,张涛在硚口区专精特新企业商会揭牌仪式上接过会长聘书。作为区域创新生态的共建者,他亲历着政企协作的化学反应。
在硚口区“和谐平安驿站”项目中,斯艾特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为大型社区无偿提供安全防范服务,这种公益性与商业性结合的项目模式,“其实是三方共赢,市民的生活得到保障,社会治理难题得到解决,企业也得到了发展,这样的发展才长久。”张涛说道。
武汉斯艾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成长壮大,与国家及省市区多层次政策体系的精准扶持密不可分。从资金支持到创新生态构建,从税收减免到产业链对接,政府多维度政策共同塑造了企业由科创型向专精特新跃升的发展路径。
张涛说道:
“作为专精特新企业,我们希望政府的服务重心从基础培育转向生态赋能,通过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强化场景对接、优化金融支持和深化专业服务,助力企业向国家级“小巨人”迈进。这一阶段的政府服务能力提升需着眼于系统化支撑和精准化供给,为企业攀登产业价值链高端提供坚实后盾。”
十六年前从面包车里诞生的梦想,如今已延伸到智慧客运、智慧校园、智慧社区等不同场景,深深嵌入中国智慧城市的基因,证明着产业升级的真理:没有一蹴而就的颠覆,唯有把冷板凳坐热的坚守。当数字洪流席卷而来,这些深耕场景的企业正用手术刀般的精准创新,重塑中国产业升级的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