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硚口,全国奖项+2!

2024-01-19 15:57 硚口发布  

近日,由全国党建研究会社区专委会、上海市党建研究会、组织人事报社共同举办的“全国社区党建创新案例”评选揭晓。今年共有1229个案例参与评选,其中硚口区的2个案例脱颖而出,分别获得最佳案例、优秀案例。

 一起来了解~

最佳案例

硚口区汉正街道党工委

永茂社区是闻名全国的汉正街小商品市场起源地,近年来,在区委组织部、汉正街道党工委指导下,永茂社区不断完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1234”工作法,发挥党建引领和统揽作用,践行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五共”理念,建设“居民安家、商家乐业”的宜居宜业商居融合社区。

永茂社区探索商居融合区域“三个一”工作法,“楼上咵一咵”——与居民话家常,小事当面消,大事集中议;“店里坐一坐”——深入商户和市场,动态掌握商户的经营难点和诉求;“社区议一议”——打造共享议事厅,实现民情恳谈会、联动自治会、商居协调会多会合一。

在工作法的有效贯彻下,社区制定微公约,进行微改造:沿街经营户共同制定经营公约30条,共产党员户带头挂牌经营,增强规范经营意识;21家小餐饮门店统一安装上了油烟净化过滤系统,卫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早晚高峰期是理货区,傍晚又化身迷你篮球场的“多维”空间满足居民商户的双重需求。

社区还对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设置“服务功能区块、市场服务区块、陈列展示区块”三大区块,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健全服务社区居民商户的政务服务体系,增强基层服务群众的条件、能力和水平。

开放式党群服务中心提供了“硬条件”,社区还注重提升党群及公共服务“软实力”。“幸福食堂”配餐室解决老人吃饭难、吃饭贵的问题;青少年空间开展暑期托管、周末课堂服务;康养小屋拥有全市首个社区内的远程智能问诊检测舱……社区主动践行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理念,努力做到居民商户“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依”。    

优秀案例

硚口区六角亭街道党工委

硚口区六角亭街道荣东社区成立于2000年7月,曾是中心城区老旧小区“老、破、乱、挤”的缩影。2020年9月,社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借硬件环境提升之机,打造“心新向荣”党建品牌,探索“135”共同缔造工作法,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着力缔造美好新家园。

▲ 硚口发布摄影队 刘波 摄

荣东社区历时16个月改造,投入超过亿元,强电入地、雨污分流、立面粉刷、道路硬化、绿植成荫、违建拆除等16项改造内容,让社区整体环境得到全面改善,社区大换样,诸多搬离住户喜“回迁”。

同时,荣东社区还重点瞄准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形成“共同缔造项目”,聚合医疗资源“智慧养老”让辖区群众老有所医,专业机构孵化“青少年空间”让辖区群众幼有所托,“红色微管家”让辖区群众弱有所扶,美食趣味市集让辖区群众民有所乐,为民服务更加精准精细。

在共同缔造的过程中,荣东社区通过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首创精神,增强了群众创造价值而获得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小巷顾问”、“社区合伙人”、志愿服务队队长等一批社区能人变成社区治理“智库”。

“大树下议事会”尊重群众意愿,改建群众日常休息空地,将群众的闲咵、唠嗑制度化为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讨论,群众参与积极性高涨;“小哥窗口”把骑手、快递员的吃饭难、吃饭贵的小事当成基层党组织治理的大事。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中,群众获得的“小确幸”让他们自觉把自己当成基层治理的一份子,真正变“你和我”为“我们”,变“要我做”为“一起做”。


近日,由全国党建研究会社区专委会、上海市党建研究会、组织人事报社共同举办的“全国社区党建创新案例”评选揭晓。今年共有1229个案例参与评选,其中硚口区的2个案例脱颖而出,分别获得最佳案例、优秀案例。

 一起来了解~

最佳案例

硚口区汉正街道党工委

永茂社区是闻名全国的汉正街小商品市场起源地,近年来,在区委组织部、汉正街道党工委指导下,永茂社区不断完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1234”工作法,发挥党建引领和统揽作用,践行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五共”理念,建设“居民安家、商家乐业”的宜居宜业商居融合社区。

永茂社区探索商居融合区域“三个一”工作法,“楼上咵一咵”——与居民话家常,小事当面消,大事集中议;“店里坐一坐”——深入商户和市场,动态掌握商户的经营难点和诉求;“社区议一议”——打造共享议事厅,实现民情恳谈会、联动自治会、商居协调会多会合一。

在工作法的有效贯彻下,社区制定微公约,进行微改造:沿街经营户共同制定经营公约30条,共产党员户带头挂牌经营,增强规范经营意识;21家小餐饮门店统一安装上了油烟净化过滤系统,卫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早晚高峰期是理货区,傍晚又化身迷你篮球场的“多维”空间满足居民商户的双重需求。

社区还对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设置“服务功能区块、市场服务区块、陈列展示区块”三大区块,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健全服务社区居民商户的政务服务体系,增强基层服务群众的条件、能力和水平。

开放式党群服务中心提供了“硬条件”,社区还注重提升党群及公共服务“软实力”。“幸福食堂”配餐室解决老人吃饭难、吃饭贵的问题;青少年空间开展暑期托管、周末课堂服务;康养小屋拥有全市首个社区内的远程智能问诊检测舱……社区主动践行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理念,努力做到居民商户“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依”。    

优秀案例

硚口区六角亭街道党工委

硚口区六角亭街道荣东社区成立于2000年7月,曾是中心城区老旧小区“老、破、乱、挤”的缩影。2020年9月,社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借硬件环境提升之机,打造“心新向荣”党建品牌,探索“135”共同缔造工作法,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着力缔造美好新家园。

▲ 硚口发布摄影队 刘波 摄

荣东社区历时16个月改造,投入超过亿元,强电入地、雨污分流、立面粉刷、道路硬化、绿植成荫、违建拆除等16项改造内容,让社区整体环境得到全面改善,社区大换样,诸多搬离住户喜“回迁”。

同时,荣东社区还重点瞄准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形成“共同缔造项目”,聚合医疗资源“智慧养老”让辖区群众老有所医,专业机构孵化“青少年空间”让辖区群众幼有所托,“红色微管家”让辖区群众弱有所扶,美食趣味市集让辖区群众民有所乐,为民服务更加精准精细。

在共同缔造的过程中,荣东社区通过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首创精神,增强了群众创造价值而获得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小巷顾问”、“社区合伙人”、志愿服务队队长等一批社区能人变成社区治理“智库”。

“大树下议事会”尊重群众意愿,改建群众日常休息空地,将群众的闲咵、唠嗑制度化为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讨论,群众参与积极性高涨;“小哥窗口”把骑手、快递员的吃饭难、吃饭贵的小事当成基层党组织治理的大事。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中,群众获得的“小确幸”让他们自觉把自己当成基层治理的一份子,真正变“你和我”为“我们”,变“要我做”为“一起做”。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