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就是年,
一年一岁一团圆。
旧岁已近暮,
新岁将登场。
新年的第一缕年味,来自时光温煨的一碗粥。在寒冬里,无论离家多远,一碗粥便能唤起家的温暖。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又飘散起浓郁的腊八粥香气。
品腊八,赏非遗,送春联,
硚口各社区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营造出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
古田街万人社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充满欢乐与温馨的“腊八福至 万人迎新”活动。现场设置了腊八粥品尝区、春联书写区以及祝福传递区,每个区域都热闹非凡,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中国功勋书法家汪贻章来到现场挥毫泼墨,与众多书法爱好者一起为社区居民书写春联,送福字。
吃上热乎乎的腊八粥,居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古画社区还邀请了辖区环卫工人、新业态群体前来品尝。
又是一年腊八时,汉中街道兴隆社区的工作人员早早地准备好了花生、红豆、大米、红枣等8种食材,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一起把食材洗干净,煮起了腊八粥。社区还邀请了仁爱医院的中医师,现场教学中医穴位;志愿者带领居民开展了手工制作艾草养生锤。
文火慢炖,熨帖人心。一大早,顺道社区党员志愿者们就来到“老三栋”小区,将亲手熬制的腊八粥送给社区居民。同时,社区志愿者们还将顺道社区家风廉洁倡议书发放给居民带回家,让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吹入更多社区家庭。
一碗暖心腊八粥、一份和谐邻里情。早上10点不到,汉水桥街道营前社区活动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社区共建单位艳阳天太平洋店为居民准备了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和非遗楚菜——炸肉圆子。营前社区“俏夕阳”艺术团的师傅们现场演奏乐器,琴声悠扬,笛声嘹亮,民乐演奏犹如天籁之音,令人陶醉。
汉正街永茂社区举行腊八节送饼派粥活动。共做东阳饼的活动,既给街坊邻里带来浙江传统美食,也增强了商居凝聚力。今年,越来越多的居民志愿者加入到做饼送饼的行列。永茂社区党委联动汉正街社区服务中心、犇佳康乐养老服务中心,为辖区老人送上“大礼包”:家庭医生义诊走进社区,康养讲座为老人们答疑解惑,理发师现场免费理发。武汉音乐协会韵之友口琴社现场吹奏《共筑中国梦》,社区邀请辖区老人欢聚一堂。
腊八粥不仅是一道美味的食品,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腊八节,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来源于我国古代的庆祝丰收、拜祭祖先、祭祀鬼神、驱赶瘟疫、祈求平安的仪式。由于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举行,所以把十二月称为腊月(古代把祭祀祖先称为“腊”,祭祀百神称为“蜡”),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称为“清祀”,周代称“大蜡”;先秦时候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并一直使用至今。
腊八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最早开始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每逢腊八的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的时候,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非常的盛行。最早的腊八粥由红小豆煮制而成,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用料逐渐丰富起来。
八方美食,熬出满满冬日温情,一碗腊八粥,温暖了四季尾声。千百年的延续传承,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与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