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号外!
近日
第三批“湖北老字号”
认定评审结果公示
来自硚口区的
武汉苏恒泰商贸有限公司
(品牌名称:苏恒泰)
榜上有名
不惧风吹雨打
传承精工文化
说起苏恒泰
硚友们一定不陌生
这家伞店创立于1864年
至今已传承六代
苏恒泰不仅是“湖北老字号”
苏恒泰油纸伞制作技艺
也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看它背后的风雨传奇
Get传奇故事
1864年(清同治叁年),“苏恒泰”在汉口创立。创立人为湖南长沙东乡石门坎人苏文受,主营产品为自制油纸伞,经营地址设在汉正街关帝庙魁斗巷,“恒泰”取长久安康之意,既指产品结实耐用,又指能护佑顾客通达四方,安全无虞。
美国人克拉普100年前拍摄的“汉口商业一条街”
因产品选材精良、坚固耐用,在当时的江汉平原一带深受民众喜爱,盛销不衰,最远曾销及东南亚地区。至1911年初,苏恒泰与汉口“叶开泰”“老九如”“牛同兴”等十名家齐名,被誉为“十大品牌”之一。在1928年的湖北省区第一次博览会上,苏恒泰油纸伞荣获一等奖。
历经战火,几经风雨~
新中国成立后,苏恒泰进行了公私合营改造,规模进一步扩大。但随着社会发展,各种新型材质的伞层出不穷,油纸伞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苏恒泰这个名字也逐渐淡出了人们视线。
重拾传统技艺
推进老字号复兴
2005年,身为苏恒泰第五代传人之一的苏峰开始到湖南湘潭寻找当年曾在家族工坊中制伞的老师傅,向他们学习制伞工艺。经过10余年磨炼,苏峰掌握了成熟而完整的制伞技艺。
2011年,苏氏家族第五代传人苏纯、苏雷、苏峰三兄弟,在硚口区沿河大道江滩111号成立苏恒泰商贸有限公司,承接祖业,经营手工油纸伞和民族手工业产品。
如今,在南泥湾大道江城壹号文创园内的硚口区非遗展示中心里面,用真人比例的蜡像,栩栩如生勾勒出昔日“苏恒泰”人精细制作油纸伞的生产场景,他们用匠心匠艺书写了一个时代的传奇,也见证了“敢为人先、诚信经营”汉正街商根文化的生发蓬勃。
想了解更多,请戳☞《文化硚口之汉正街商根文化 | 百年老字号传奇:匠心匠艺,风雨“苏恒泰”》
Get传奇技艺
“柔桡轻曼,妩媚纤柔。”
制伞多年来,苏峰寻遍了还健在的苏家老伞匠,结合家族传承的技艺,将油纸伞制竹、扎架、调桨、褙伞、熬油五大制作工艺保存了下来。
△刨竹青
△串伞身
△熬浆糊
△褙伞面
△上桐油
为传承油纸伞制作技艺中的文化内涵,苏峰始终保持油纸伞的传统形制↓↓↓
伞身长、短骨共 64 根,暗合周易六十四卦。
长、短骨两根一组,形成 32 个“人”字形支撑结构,如繁体字“傘”,收合之间,寓意聚集人气、开枝散叶。
伞身短骨中间的五色丝线穿花代表五行。
伞顶包布被称为“四维方巾”,代表“礼义廉耻”,其扎制方法与古人头顶的束发方巾一样。
“油纸伞”谐音“有子孙”,因此在江汉平原一带曾有种风俗,结婚时女方会买红、绿一对苏恒泰油纸伞作为嫁妆,寓意“红男绿女,富贵吉祥”。
而今,苏峰将油纸伞的实用性、艺术性相结合,伞面采用国画“工兼写”的技法绘制,浓墨重彩,创立汉派伞面的“圆画风格”。
△苏恒泰油纸伞《山清水秀》
△苏恒泰油纸伞《感恩》
△苏恒泰油纸伞《黄鹤楼》
(左-旧版,右-新版)
△苏恒泰油纸伞《过早》(左)、《大桥印象》(右)
△苏恒泰油纸伞《荷塘》
想领略更多
苏恒泰油纸伞
的独特魅力
扫码关注
在传承中探索
在坚守中创新
期待苏恒泰及
更多硚口老字号的
复兴之路更稳更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