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 杨爽
鸬鹚停歇于东湖池杉枝头,豆雁和小天鹅飞翔在府河湿地,夕阳西下,成群回家的红嘴鸥在涨渡湖的微波中留下剪影。
就在武汉,此刻风景。 每年冬天,数以万计的鸟儿跨越半个中国来到武汉栖息。看鸟,成为武汉冬日出游最有趣的选择之一。 文旅君邀请到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分享在武汉观鸟的奇妙感受和独家经验。 这个冬天,出发观鸟去!
逆时针旋转手机90°
看看武汉冬日万鸟齐飞
供图 / 武汉市观鸟协会
01.能选的城市这么多
为何鸟儿爱武汉?
△ 涨渡湖的池鹭
就在上周一1月18日,武汉观鸟协会会员霍涛在武汉大学观测拍摄到了「赤颈鸫」,至此,武汉有观测记录的鸟类达到423种,占中国鸟类名录近三成。
也就是说,全国1/3种类的鸟,你都有机会在武汉遇见。
△ 府河湿地的牛背鹭
为何鸟儿们爱武汉?文旅君这里有一份令人骄傲的「成就表」给你看:
• 武汉境内水域总面积2117.6平方公里,占据着全市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
• 长江和它最大的支流汉江在武汉交汇。中国第一、第二大城中湖,汤逊湖和东湖都在武汉。
• 全市166座湖泊面积共803.17平方公里,湖泊水面率居全国大城市之首。
• 早在2013年,武汉在全国第一个推出「湿地生态补偿机制」,规定了「鸟吃庄稼政府赔」,鼓励湿地保护区居民爱鸟护鸟。
△ 汉口江滩芦荻荡里飞翔的灰喜鹊
这一切优渥条件,让武汉成为全球内陆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也成为鸟儿的绝佳栖息地。
02.冬天出门去看鸟
从家门口到郊野都很棒
△ 在东湖听涛景区,红嘴鸥盘旋于清澈湖面,鸟影又游于清澈湖底的“水下森林”里(摄影/老白屹)天气变冷,鸟儿们从北国开启漫长的南下旅途。飞临武汉时,发现这里温度适宜,河湖不再结冰封冻,鱼、虫、果实等食物都充足。
于是,每年有超过20万只鸟儿停留下来,安然过冬。武汉的鸟类数量,也在冬季达到顶峰。
△ 东湖日落,倦鸟归巢
在东湖落雁景区345亩的湖边半岛上,生长有100多种植物。冬天,候鸟迁徙到此,在落日时展翅飞翔,这幅美景被称为“落霞归雁”。 17.4万亩面积的沉湖,是江汉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沼泽湿地。每年冬天,有6万只左右的候鸟来此越冬,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东方白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白琵鹭等。
△ 府河湿地的白鹭(摄影/老白屹)网红观鸟点府河湿地,总面积达5156公顷。这里能看到大量的雁鸭类鸟群,其中就有「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这种鸟儿全球仅存1500余只,最主要的繁殖栖息地就在武汉。
武汉是国内唯一拥有6个国家湿地公园的城市,遍布全市的公园、湖泊、湿地,都是观鸟好去处。但其实,不必出远门,在家门口你也能随时观察鸟类。
△ 上中下图依次为:普通翠鸟、豆雁和灰雁(摄影/颜军)、松鸦(摄影/谭军)
颜军老师告诉我们,在武汉各个小区,每年能看到的鸟类就有40~50种,而在各大市区公园里,一年中也能观察到70~80种鸟儿。
喜欢看鸟,在家门口的小花园仔细观察,你就能有收获。
03.观察鸟的时候
发现大自然的彩蛋
△ 日本摄影师川内伦子拍摄的椋鸟群,在天空中如云雾般盘旋。点开视频,你也会震撼感动。
武汉动物园网民园长@花落成蚀 ,曾在微博上分享过观鸟的震撼记忆。
“我大学是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上的。学校里的南望山上全是樟树。有一年,来了一大群上万只的丝光椋(liáng)鸟,下课铃响,鸟儿起飞,像海浪,像波涛,升腾到学校的空中。它们特别喜欢吃樟树的果实,而鸟肠道短……于是,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没有被消化的樟树种子像下雨一样从天而降。”
△ 丝光椋鸟(摄影/颜军)
其实,早些年的武汉并没有如此多的丝光椋鸟,随着武汉大量种植樟树作为行道树,鸟儿也就跟着食物来了。如今东湖梨园有一片樟树林,就时常能看到丝光椋鸟的身影。
“这也是观鸟的乐趣”,颜军老师说,“观察它们习性和变化,也是在观察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
△ 东湖落雁景区,「走人棋·鸟岛」是迁徙候鸟的家,每年11月-4月是观鸟旺季。
坐在家门口的热干面店吃早餐,能看到小麻雀们在草地上跳跃,啄食草籽和小虫, 小天鹅从府河湿地成群飞过,飞机划过高空,拍鸟“老法师”们举起长焦镜头,记录它们同框的奇妙画面。 东湖听涛景区里,自带“烈焰红唇”的红嘴鸥在水面翻飞,坐在东湖边,收获洱海同款的观鸥体验。
△ 东湖听涛景区湖边的一只山斑鸠 鸟儿们出现在城市各个角落,为生活带来惊喜彩蛋,这是生活在武汉所拥有的美妙乐趣。 此时此刻,抬头看看吧,说不定枝头就有一只小鸟,也正在看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