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出彩青春丨片场演绎红色故事 青春星火闪耀硚口

2025-09-28 17:19 团区委  

“今天,当我们仰望星空,死鹰岭上的‘冰雕’依然在守望;当我们走向复兴,大别山精神永远在激荡!”9月25日,武汉市“出彩青春”公益创投大赛“片场说红潮 青春燃星火”红色宣讲项目收官场在葛洲坝机电公司举行。来自硚口区青年宣讲团的宣讲员与青年志愿者以《冰雕丰碑》演绎红安籍将军戴克林与“冰雕连”的悲壮史诗,葛洲坝青年代表以红色经典朗读致敬先烈,掀起一阵“红色热潮”。

该项目由团区委指导、武汉一叶听竹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执行,自7月启动以来,历时三个月,深入社区、商圈、企业、户外工作者驿站开展系列宣讲,以“情景演绎+沉浸式互动”的创新模式让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焕发时代光芒。


以“演”为桥

让红色历史可感可知

2025年6月,武汉市启动“弘扬三大精神”主题宣讲活动。团区委指导项目团队深挖本土红色资源,选取梁桂华、戴克林等大别山英雄故事及武汉“军民共守”的抗洪事迹,打造“三分钟快闪片场”,让红色精神从书本走向生活。红色宣讲每到一处,都根据不同受众特点选择宣讲内容,使红色基因在不同场景中生根发芽。

进社区:以“理论+实践”

筑牢信仰根基

首场在古田街道罗家墩社区,青年宣讲员情景演绎梁桂华牺牲场景,纪录片与独白交织,让30余名基层青年热泪盈眶。现场,武汉市委讲师团理论宣讲专家、江汉大学副教授陈熙解读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引发“红色教育赋能基层治理”热议。

在韩家墩街道四新社区,双职工子女化身“小小宣讲员”,与宣讲员一起,通过“时空对话”重现抗洪“人在堤在”誓言与“生命接力”壮举,新业态家庭青少年则积极投身非遗金箔画创作,将敬意化为红色作品,实现红色教育从“听说到亲历”的转变。在长丰街道正康社区,宣讲团通过角色扮演再现梁桂华革命事迹与戴克林将军“冰雕连”故事,为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学子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精神洗礼。

进商圈:以“剧情+互动”

激活创业动能

在泛悦·南国青年之家,宣讲员以“剧情+史料”双线叙事带领商户重温梁桂华故事,红色阅读分享环节引发对《红岩》等书籍的热烈讨论。青年商户李女士感慨:“将大别山精神融入服务创新是对先辈最好的致敬。”在武汉荟聚购物中心,易家街道80余名机关党员与新兴领域青年从业者观看红色影片后,青年宣讲团以快闪表演再现大别山英雄事迹,老党员与新业态青年畅谈“从大别山精神、抗战精神中汲取奋斗力量”,活动同步发放“岗位礼包”,实现“精神+物质”的双重关怀。

进驿站:以“情景+关怀”

传递温暖力量

在汉水桥街道户外工作者驿站,青年宣讲团通过情景演绎带领30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重温1998年抗洪“军民共守”场景,制作“抗洪精神”书签并领取“清凉礼包”,将“团结担当”化为岗位动力。

进企业:以“精神+实践”

凝聚奋斗力量

收官场在葛洲坝机电公司,《冰雕丰碑》与红色朗读形成情感共振,青年代表庞书感慨:“戴克林将军‘冻僵躯体不弯腰’的气节,正是我们市场部攻坚的精神坐标。”

以“讲”为基

让精神内涵入脑入心

项目秉持“青年讲给青年听”理念,让红色教育“活”起来。

罗家墩社区基层青年干部:情景演绎比文字更震撼,梁桂华的‘最后一刻’让我读懂了‘初心如磐’。

对青少年而言,“沉浸式体验+非遗创作”让红色基因可触可感。新业态工作者则感受到“被看见”的温暖。

快递员小刘:我们的日常奔波,也是对‘坚守’二字的践行。

武汉市委讲师团理论宣讲专家陈熙点评:“项目形式很新颖,为青年们搭建起系统理解‘三大精神’框架的同时,通过沉浸式的表演让青年们感受英雄的抉择时刻,将抽象精神转化为具体情感冲击,真正实现入脑入心。”

以“行”为要

让青春力量扎根硚口

情景演绎红色历史,实践诠释青春担当。项目以“三个融合”让红色宣讲“燃”起来:内容与形式融合,将本土英雄故事转化为“快闪片场”“时空对话”等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与服务融合,配套理论授课、职业礼包、非遗体验等,如为户外工作者送清凉、为青少年设助演环节;线上与线下融合,经《湖北日报》、“学习强国”“武汉文明网”等平台报道,宣讲视频被剪辑为“星火微课堂”实现二次传播。

从社区到商圈,从青少年空间到户外工作者驿站,“片场说红潮 青春燃星火”红色宣讲项目已在硚口开展了7场专场活动,有效推动红色宣讲“分众化、常态化”传播,让红色精神的星火在更多领域“燎原”。

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创新宣讲形式,丰富宣讲内涵,挖掘社会资源,凝聚青春力量,让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硚口乃至更广阔的天地生根发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硚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青春动能!

“今天,当我们仰望星空,死鹰岭上的‘冰雕’依然在守望;当我们走向复兴,大别山精神永远在激荡!”9月25日,武汉市“出彩青春”公益创投大赛“片场说红潮 青春燃星火”红色宣讲项目收官场在葛洲坝机电公司举行。来自硚口区青年宣讲团的宣讲员与青年志愿者以《冰雕丰碑》演绎红安籍将军戴克林与“冰雕连”的悲壮史诗,葛洲坝青年代表以红色经典朗读致敬先烈,掀起一阵“红色热潮”。

该项目由团区委指导、武汉一叶听竹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执行,自7月启动以来,历时三个月,深入社区、商圈、企业、户外工作者驿站开展系列宣讲,以“情景演绎+沉浸式互动”的创新模式让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焕发时代光芒。


以“演”为桥

让红色历史可感可知

2025年6月,武汉市启动“弘扬三大精神”主题宣讲活动。团区委指导项目团队深挖本土红色资源,选取梁桂华、戴克林等大别山英雄故事及武汉“军民共守”的抗洪事迹,打造“三分钟快闪片场”,让红色精神从书本走向生活。红色宣讲每到一处,都根据不同受众特点选择宣讲内容,使红色基因在不同场景中生根发芽。

进社区:以“理论+实践”

筑牢信仰根基

首场在古田街道罗家墩社区,青年宣讲员情景演绎梁桂华牺牲场景,纪录片与独白交织,让30余名基层青年热泪盈眶。现场,武汉市委讲师团理论宣讲专家、江汉大学副教授陈熙解读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引发“红色教育赋能基层治理”热议。

在韩家墩街道四新社区,双职工子女化身“小小宣讲员”,与宣讲员一起,通过“时空对话”重现抗洪“人在堤在”誓言与“生命接力”壮举,新业态家庭青少年则积极投身非遗金箔画创作,将敬意化为红色作品,实现红色教育从“听说到亲历”的转变。在长丰街道正康社区,宣讲团通过角色扮演再现梁桂华革命事迹与戴克林将军“冰雕连”故事,为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学子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精神洗礼。

进商圈:以“剧情+互动”

激活创业动能

在泛悦·南国青年之家,宣讲员以“剧情+史料”双线叙事带领商户重温梁桂华故事,红色阅读分享环节引发对《红岩》等书籍的热烈讨论。青年商户李女士感慨:“将大别山精神融入服务创新是对先辈最好的致敬。”在武汉荟聚购物中心,易家街道80余名机关党员与新兴领域青年从业者观看红色影片后,青年宣讲团以快闪表演再现大别山英雄事迹,老党员与新业态青年畅谈“从大别山精神、抗战精神中汲取奋斗力量”,活动同步发放“岗位礼包”,实现“精神+物质”的双重关怀。

进驿站:以“情景+关怀”

传递温暖力量

在汉水桥街道户外工作者驿站,青年宣讲团通过情景演绎带领30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重温1998年抗洪“军民共守”场景,制作“抗洪精神”书签并领取“清凉礼包”,将“团结担当”化为岗位动力。

进企业:以“精神+实践”

凝聚奋斗力量

收官场在葛洲坝机电公司,《冰雕丰碑》与红色朗读形成情感共振,青年代表庞书感慨:“戴克林将军‘冻僵躯体不弯腰’的气节,正是我们市场部攻坚的精神坐标。”

以“讲”为基

让精神内涵入脑入心

项目秉持“青年讲给青年听”理念,让红色教育“活”起来。

罗家墩社区基层青年干部:情景演绎比文字更震撼,梁桂华的‘最后一刻’让我读懂了‘初心如磐’。

对青少年而言,“沉浸式体验+非遗创作”让红色基因可触可感。新业态工作者则感受到“被看见”的温暖。

快递员小刘:我们的日常奔波,也是对‘坚守’二字的践行。

武汉市委讲师团理论宣讲专家陈熙点评:“项目形式很新颖,为青年们搭建起系统理解‘三大精神’框架的同时,通过沉浸式的表演让青年们感受英雄的抉择时刻,将抽象精神转化为具体情感冲击,真正实现入脑入心。”

以“行”为要

让青春力量扎根硚口

情景演绎红色历史,实践诠释青春担当。项目以“三个融合”让红色宣讲“燃”起来:内容与形式融合,将本土英雄故事转化为“快闪片场”“时空对话”等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与服务融合,配套理论授课、职业礼包、非遗体验等,如为户外工作者送清凉、为青少年设助演环节;线上与线下融合,经《湖北日报》、“学习强国”“武汉文明网”等平台报道,宣讲视频被剪辑为“星火微课堂”实现二次传播。

从社区到商圈,从青少年空间到户外工作者驿站,“片场说红潮 青春燃星火”红色宣讲项目已在硚口开展了7场专场活动,有效推动红色宣讲“分众化、常态化”传播,让红色精神的星火在更多领域“燎原”。

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创新宣讲形式,丰富宣讲内涵,挖掘社会资源,凝聚青春力量,让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硚口乃至更广阔的天地生根发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硚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青春动能!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