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硚口卫生健康人才建设年的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基层医疗人才脱颖而出,成长为居民信赖的健康“守门人”。今天,让我们走进汉水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感受社区医生在辛勤耕耘中书写为民服务的春华秋实。
“李医生,我最近吃得很清淡,但是血糖还是有点高,请帮我看看。”早上八点不到,59岁的魏阿姨便等候在汉水中心全科医生李威的诊室门口。李威2009年从武汉大学医学部内分泌专业研究生毕业,至今已有十余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擅长糖尿病、甲亢、甲减等慢性病的诊断及治疗。2020年7月,李威从汉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来到汉水中心,成为一名全科医生,扎根基层已整整四年。与魏阿姨一样前来找李威看病的,都是附近社区的居民,个个都是熟面孔,他们早已把这个家门口的全科医生当成了“老朋友”。但这种医患之间的信任并非一朝一夕建立,最开始与居民打交道时,李威面临的更多是不理解、不信任、不配合。胡海宝今年49岁,是一名长途汽车司机,已有5年高血压病史,虽然去大医院专科就诊过,并长期按规律服药,但血压控制一直不理想。在一次陪女儿看病的过程中,老胡结识了李威,顺便测量了血压。“血压180/110mmHg左右,这还是服药后的血压。”李威决定为老胡重新制定治疗方案。“去大医院都没降下来,社区医院能解决吗?”这是老胡挂在嘴边的话,他对李威的治疗方案并不“买账”。面对老胡的不信任,李威没有放弃,坚持劝老胡监测血糖。半个月后,老胡终于接受了李威的整体治疗方案,进行降糖治疗。令老胡惊喜的是,仅仅用了一周,他的血糖、血压都降了下来。“医生治病,除了要有过硬的医术,还要把患者当家人、当朋友,用真诚走进他们的内心。”李威说,基层医疗服务绝不是冷冰冰的问诊开药,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同样重要。正是这种把患者当家人的态度,让李威也收获了居民群众的一致称赞。
身穿白大褂、说话温柔、爱微笑……这是汉水中心家庭医生谭瑞雪给人的第一印象。作为“95后”年轻骨干,谭瑞雪虽然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但她任劳任怨、默默耕耘的精神品质却得到了广大居民的一致认可。家庭医生面对的大多数是患有基础病、慢性病的老年人,他们往往不信任社区医院的年轻医生,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谭瑞雪面临的第一挑战。很快,细心的谭瑞雪便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与叔叔阿姨们拉家常,像他们的“贴心小棉袄”一样,给予情感上的交流与陪伴。她还幽默地将这种方法称之为“话疗”,即说话、谈心、聊天。孟婆婆家住中民仁寿里小区,因子女工作地较远,不能经常回家,老人时常感到孤独。每到周三,谭瑞雪便会来到孟婆婆家中,为老人量血压、测血糖的同时,还用心地倾听老人的心里话,在贴心陪伴中纾解老人的烦心事。遇到一些不配合诊疗的居民,谭瑞雪也总是笑眯眯地、慢条斯理地跟他们聊天,像“邻家姑娘”一样,关心老人们的身体健康。“家庭医生的日常工作并没有太多‘惊心动魄’,更多的还是琐碎和枯燥。但慢性病人的健康管理,也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完成,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谭瑞雪说道。
甘草、白芷、麻黄、当归……在汉水中心中医科,皮尚静医生正忙着给居民拿脉看诊、开方配药。从清晨忙碌到深夜,皮尚静每天要接待100多位患者。皮尚静今年36岁,扎根基层已经12年。一步步成长为群众信赖的中医师,皮尚静始终秉承着“医者厚德、无私匠心”的行医准则。凭借着对中医的一腔热爱,皮尚静熟读中医经典著作,并积累了大量临床医案。很多人认为中医理论晦涩难懂、抽象乏味,但皮尚静却善于将中医药知识用通俗的语言给患者讲明白。27岁的小郑因长时间使用键盘和鼠标导致腱鞘炎,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经亲友介绍来到了汉水中心。皮尚静诊疗后,选择使用针灸对其进行治疗。仅经过一次针灸治疗,小郑手腕的疼痛感就明显减轻了。“对于常见病,通常一周左右的中医治疗就能有明显疗效。”皮尚静表示,中医药有着几千年的实践经验,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可,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用心体察、用情服务让皮尚静的诊室常年排满了长队,诊室墙壁上也挂满了群众送来的锦旗。群众的信任,也让皮尚静倍感欣慰,更加有了扎根基层的动力:“能为群众带来健康,我感到很幸福!中医药的根和魂在基层,我将继续坚守在群众身边,为传承中医药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韦主任,您开的中药我才吃了两副,便秘就好多了!”走进汉水中心中医科主任韦秀明的诊室,29岁的小李高兴地说道。小李是一名公司文职,因工作需要长期久坐,运动较少,便秘的毛病已经困扰了她半年多。小李常称自己为“早八人”,靠咖啡“续命”。每次便秘,小李便加大咖啡“剂量”,强行腹泻来缓解便秘。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小李的便秘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导致肠胃负担加重,身体更加不舒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小李被母亲拉到韦医生的面前,请她把脉开方。令小李感到意外的是,仅仅吃了两副中药,便秘问题便大大缓解,整个人都“通畅”了不少。于是,小李又主动来到韦秀明的诊室,请她继续调理身体。作为汉水中心中医科领头人,韦秀明将传承中医药文化视为己任,在平时工作中加倍捕捉基层群众的健康需求,因地制宜创新发展中医技术。在韦秀明看来,基层中医离群众最近,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机会也更多。她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为维护群众健康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