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汉中街道位于硚口区东南部,地处“两江四岸”核心区,既是武汉的中心城区街道,也属于汉口的“旧城老街”,老龄化程度较高。下辖9个社区,辖区人口4.8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1.04万人,占比21.7%,较全国老龄化率19.8%高出1.9个百分点。近年来,汉中街道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完善“五社联动”工作机制,高质量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辖区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建好基础设施
打造社区养老“硬支撑”
近年来,汉中街道及养老服务运营机构共投入近千万元,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辖区老年人“家门口”养老需求。一是“软硬结合”,提档升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新建马家、万兴社区养老服务站,打造集休闲娱乐、医疗保健、配餐等功能于一体的老年人活动场所;提升长寿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科学布局活动室,引进一体化健康机等智能设备,探索医养康养新路径,推动助餐、助洁、助医和远程照护服务落地,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安”。二是盘活资源,建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多方挖掘资源,盘活辖区闲置物业,引入专业养老服务公司,建成2568m2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新增普惠养老床位111张,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专业化的养老服务,破局中心城区养老“一床难求”困境。三是补齐短板,打造“越馨湾”养老服务中心。积极对接越秀地产集团,通过查询房屋产权规划、入户走访、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得到社区居民广泛支持,最终争取到300m2养老服务设施用房,设计打造具有星汇云锦小区特色、满足群众需求的“越馨湾”牌楼社区居民之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加大服务供给
优化社区养老“软环境”
汉中街道联合老年大学拓展养老服务项目,提供医养康养服务,提档升级幸福食堂,打造幸福长寿养老服务圈。一是立足老年大学营造“学而乐”氛围。汉中街道长寿社区老年大学整合辖区内公共服务、志愿服务等资源,多元化设置书法、舞蹈、编织、手机课堂等10余类公益课程,形成具有汉中特色的“1+1+N”老年大学课程体系,使长者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幸福、收获快乐。二是加强入户医疗提供“养而医”保障。通过养老智慧平台建立全面、详细数据库,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点单式”入户医疗护理服务,确保精准定位到家、精准建档到人、精准对接需求。特别链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项目“老四知堂郑氏正骨疗法”传承人设立工作室,定期前来坐诊,提供身边的高水平医疗服务。三是升级幸福食堂完善“食而美”服务。长寿社区幸福食堂依托规范流程,确保食物干净新鲜。借助炒菜机器人标准化调味,保证菜品健康营养。送餐上门服务全面覆盖周边人群,实现由幸福食堂向共享食堂转变。特邀名老中医推出特色养生药膳汤,让居民在家门口的食堂吃出“舌尖上的幸福”。7月食堂重装启航以来,已吸引13871人次在食堂用餐,高峰时期,一天有200余人次在食堂用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汇聚多方资源
构筑社区养老“新体系”
为更好地满足居民基本养老需求,汉中街道树立“3+”——“互助+”“公益+”“志愿+”养老思维,筑牢养老兜底“护城河”。一是成立“时间银行”,撬动“互助+”养老。汉中街道与湖北省谈笑慈善基金会合作,建成硚口区首家谈笑公益慈善超市。成立“志愿者时间银行”,开设老年人“互助需求账户”,300余名低龄老人参与做志愿、赚积分,做实“银发关怀”,自助互助。二是链接慈善资源,提供“公益+”养老。街道慈善超市和志愿者根据老人实际需求,提供物资慰问、定期探访、心理疏导等服务。街道慈善超市自成立以来,已筹集到包括米、油、羽绒服等爱心物资50余种、170余件,为老人提供物资慰问60余次。三是凝聚社会力量,建立“志愿+”养老。建立辖区特殊困难老人台账,收集老人“微心愿”,激励下沉党员、专业社工、志愿者等多种社会力量参与到关爱老年人的志愿服务中来,实现“老人找帮扶”向“帮扶找老人”转变。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余场,服务1300余人次。
“垂暮不离亲,养老不离家”。通过持续努力,汉中街道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从无到有”。下一步,我街将持续推进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谋划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发挥作用,辖区企业助力的养老服务模式,聚焦老年人居家社区养老需求,探索创建人工智能养老实验试点社区,增设家庭养老床位,助力老年人养老变“享老”,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从有到优”,缔造“家门口的养老院”,托起幸福“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