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11点刚过,宗关街道的变电社区幸福食堂就排起了队,老人们纷纷根据今日菜单挑选起了菜品,餐厅内已经坐满了人。变电社区幸福食堂的店长表示:“老人需求很简单,一日三餐和嘘寒问暖,我们能做的就是用心做他们喜欢吃的、热气腾腾的食物,让老人感到温暖。”一位正在用餐的大爷说,老年食堂真是开在他们心坎上了。
像这样惠老惠民的幸福食堂,在宗关街道辖区内共有4个,从南到北布局,惠及辖区1.7万余名老年人,力图用可口的饭菜“焐”热老年人的心。
饭菜惠民,位置方便
让老人能吃饱吃好
在申新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也开了一家配备了纯电厨房的幸福食堂。这家幸福食堂由街道提供场所,引入市场主体运营。
负责人表示:
一天大概可以卖出100多份,等周边入住率上来了预计会更多,中午就餐时来的老年人最多。
食堂烹饪加工采用全智能化后厨,智能炒菜机内置菜谱100余份,杜绝明火作业,无需洗切削配,品质规范、口味可控。菜品也都做了适老化,食堂厨师介绍说,菜品尽量做得软烂、清淡一些,更符合老年人的就餐口味。
老年幸福食堂价格普遍不高,平均一餐价格在10元至20元左右,并且对于老年人还会有相应补贴。在价格牌上,两荤两素一汤的套餐惠民价10元,60岁以上惠老价仅需7元。
罗光玉阿姨是申新社区幸福食堂的常客,就住在隔壁的都市申新花园小区。“今天早上在隔壁的老年大学上了模特课,就跟几个熟人一起过来了,这里离家近、方便。”她说,“这里人多热闹,坐在一起边聊天边吃饭,很开心,天天都来,像第二个家一样。”幸福食堂不仅为老人们解决了“吃”的需求,还提供了“聚”的环境。
志愿携手,幸福接力
暖心饭菜送餐上门
井南社区“学雷锋”志愿者孙洪亮在核对好地址后,开始了当天的助老送餐志愿服务,将4份午餐登门送给4位腿脚不便的老人。作为志愿服务的酬劳,孙洪亮获得了幸福食堂送给他的爱心便当。这是井南社区特有的“雷锋餐”服务活动。
井南社区为将雷锋精神融入居民生活的日常,培育发展“雷锋志愿服务队”,在幸福食堂常态化开展“雷锋餐”志愿服务活动,为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是有特殊需求的居民,提供免费的送餐服务,彰显了社会大爱。
据了解,在宗关街道的4家幸福食堂,均开展了配餐上门服务,社工、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等“五社”力量,轮番搭建着行动不便老人与社区养老生活之间的桥梁。
“感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长期以来的关心关爱。”王开疆老人拿出了自己准备的锦旗感谢社区工作人员,他是一名89岁的高龄独居老人,由于自身腿脚不便,从幸福食堂开餐起,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就每天风雨无阻地上门送餐,令他感到温暖贴心。
扩面提质,关怀升级
吸引户外工作者群体
上班早、下班晚,饭点总是赶不上,在宗关街道双墩社区有这样一群户外工作者。他们是附近环卫所的环卫工人,环卫工作劳动强度大,体力消耗大,吃上新鲜健康的午餐,能给生活带来很大便利。双墩社区开设的幸福食堂,让这些环卫工人们以实惠的价格吃上干净的饭菜,量大管饱,环卫工人们常常组队前来用餐。
在幸福食堂里,建筑工人、外卖小哥等户外工作者的身影也越来越多。常来食堂就餐的祝金娥婆婆有感而发:“幸福食堂的优惠,是不是也可以进一步辐射到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为这些辛苦奉献的户外工作者们提供就餐服务、休息场所,同样也是民生关怀的意义所在。
户外工作者们的到来让幸福食堂有了更多烟火气,来幸福食堂参加休闲活动的老人们也越来越多。良好的环境、丰富的选择、实在的优惠、贴心的服务,一个不大的空间,抚慰食客的心,荡漾幸福温暖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