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武汉提出发展目标:到2035年将建成文化强市

2020-12-23 11:29 长江日报-长江网  

综合

昨天(22日)下午,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浴火重生英雄城 感恩奋进新征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武汉”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聚焦“坚定不移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我市将坚定不移繁荣发展武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到2035年,武汉将建成文化强市。

发布会现场。记者任勇 摄

该负责人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勾勒了建设文化强市的美好愿景:到“十四五”末,武汉的文化魅力更加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精神特质充分展现,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全面提升。到2035年,武汉将建成文化强市。

武汉获评

全国首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

据介绍,“十三五”时期,我们持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和魅力更加彰显。全市现有国家级文保单位33处,居副省级城市第5位。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为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万里茶道”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大力实施艺术精品创作工程,50余项作品获评国家级奖项或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武汉成为全国戏曲名团、名家汇演献艺的“戏码头”。着力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打造公共文化品牌。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面积、每10万人拥有演艺场馆数量排名分别居全国城市第3位和第5位。汤湖图书馆获评“全国最美图书馆”称号。“武汉之夏”成为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秀示范项目;黄陂区李家集街(泥塑)被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武汉获评全国首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

实现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勾勒的建设文化强市目标,武汉将全面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十大行动”,着力增强市民文明意识、规范市民文明行为、培育城市文明风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市,充分展现英雄城市的独特魅力和英雄人民的文明风采。

武汉将建设12分钟文体圈

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打响“文艺汉军”品牌。办好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推动建设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12分钟文体圈,让城市文化融入市民生活,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触手可及“诗与远方”。

加强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推进长江数字媒体城、武汉广电全媒体中心建设,规划建设武汉戏曲艺术中心、武汉图书馆新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进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武昌古城等历史片区保护性开发,打造历史文化传承发展样板区。充分挖掘武汉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把武汉打造为全国重要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全面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和质量。落实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做优做强动漫、游戏、电竞、网络直播等产业。实施文化市场主体孵化培育工程,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努力培育发展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整合黄鹤楼、知音号、梦幻长江灯光秀等文化旅游资源,培育国家级旅游演艺精品项目,打造夜间文化旅游品牌;擦亮一批文旅商业街区品牌,以消费促发展,打造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使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武汉文化产业

在逆势中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

武汉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疫后重振进程中,文化产业在逆势中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今年前三季度,全市916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06.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二季度到三季度实现了增幅今年首次“由负转正”。

文化核心领域逆势上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主要文化行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144.02亿元,同比增长20.2%,增幅较上半年提高20个百分点。主要文化行业的强劲增长,支撑了武汉文化产业的整体上升趋势。

新型文化业态增长强劲。广播电视集成播控、互联网搜索服务、数字出版等16个文化新业态行业小类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3.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42.2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比重为44.7%,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今年来,武汉“互联网+文化”持续深入融合,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等3个行业营业收入增速均超过100%。国庆中秋期间,武汉假日旅游、长江灯光秀、武汉礼遇等文旅活动获得国内外主流媒体和广大网友热烈点赞。武汉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投入运行,创建国家文化和金融合作示范区取得实质性进展。

今年11月,武汉文化发展集团、武汉斗鱼、微派网络、两点十分、《知音号》等18家企业(品牌)荣膺首届“湖北省文化产业品牌”,占全省文化产业品牌总数的60%。日前,武汉市公布了首届十个“武汉市文化产业品牌”,涵盖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等行业龙头、“楚才”等家喻户晓的知名活动、“红T”等影响力“出圈”的时尚园区,代表了武汉文化产业的优势特色。

在严格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武汉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数字创意科技展暨2020中国游戏节、第十五届华语青年电影周、2020“中国好声音”总决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彩活动。

着力搭建电竞上下游产业链

让武汉成为电竞的热土

武汉旅游体育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武汉最大的旅游、体育国有资本运营综合体,集团正深耕武汉文旅领域,不断挖掘资源潜力,创新旅游产品,打造城市品牌,推动“大江大湖大武汉”迈向国际化。

“知音号”(资料图)

武汉旅游体育集团将进一步深耕东湖、两江四岸两大核心旅游区。在东湖板块,串联东湖绿道、游船、帆船、沙滩浴场等景点。在两江四岸板块,《知音号》《夜上黄鹤楼》、长江上首艘纯电动游船《君旅号》、长江灯光秀等项目精彩纷呈。明年底知音号姊妹船《古琴号》将投入运营,未来还将打造多艘电动游船,不断提升完善相关趸船码头的功能,丰富长江的文旅产品。

文化投资开发运营方面,将立足长江非遗资源,重点推进非遗文化的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积极开展非遗系列的高端文创、体验剧的策划设计等,强化在文化数字领域板块,挖掘文化投资、开发、运营的潜力。

武汉旅游体育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集团将着力实现体育运营、商业运营、会展运营三大业务突破。基于“武汉网球公开赛、武汉马拉松和武汉水上马拉松”三大核心赛事运营业务,努力实现体育场馆资源和经营业务的突破;着力搭建电竞的上下游产业链,让武汉成为电竞的热土。围绕东湖,打造富有特色的酒店民宿;围绕汉口历史风貌区,将会从旅游功能提升的角度,加强对历史建筑与街区的保护利用,导入酒店、商业、办公等业态。积极筹建会展产业集团,实现上游场馆运营、中游会展组织、下游配套服务等会展产业链的搭建,推动武汉会展平台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武汉旅游体育集团还将立足东湖旅游、两江四岸旅游两个板块,加速汉口历史风貌区、江夏大光谷、黄陂旅游三个板块的落地,形成“2+3”的空间格局,加速向武汉市全域发展,全力打造武汉的新名片。

昨天(22日)下午,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浴火重生英雄城 感恩奋进新征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武汉”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聚焦“坚定不移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我市将坚定不移繁荣发展武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到2035年,武汉将建成文化强市。

发布会现场。记者任勇 摄

该负责人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勾勒了建设文化强市的美好愿景:到“十四五”末,武汉的文化魅力更加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精神特质充分展现,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全面提升。到2035年,武汉将建成文化强市。

武汉获评

全国首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

据介绍,“十三五”时期,我们持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和魅力更加彰显。全市现有国家级文保单位33处,居副省级城市第5位。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为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万里茶道”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大力实施艺术精品创作工程,50余项作品获评国家级奖项或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武汉成为全国戏曲名团、名家汇演献艺的“戏码头”。着力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打造公共文化品牌。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面积、每10万人拥有演艺场馆数量排名分别居全国城市第3位和第5位。汤湖图书馆获评“全国最美图书馆”称号。“武汉之夏”成为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秀示范项目;黄陂区李家集街(泥塑)被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武汉获评全国首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

实现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勾勒的建设文化强市目标,武汉将全面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十大行动”,着力增强市民文明意识、规范市民文明行为、培育城市文明风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市,充分展现英雄城市的独特魅力和英雄人民的文明风采。

武汉将建设12分钟文体圈

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打响“文艺汉军”品牌。办好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推动建设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12分钟文体圈,让城市文化融入市民生活,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触手可及“诗与远方”。

加强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推进长江数字媒体城、武汉广电全媒体中心建设,规划建设武汉戏曲艺术中心、武汉图书馆新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进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武昌古城等历史片区保护性开发,打造历史文化传承发展样板区。充分挖掘武汉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把武汉打造为全国重要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全面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和质量。落实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做优做强动漫、游戏、电竞、网络直播等产业。实施文化市场主体孵化培育工程,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努力培育发展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整合黄鹤楼、知音号、梦幻长江灯光秀等文化旅游资源,培育国家级旅游演艺精品项目,打造夜间文化旅游品牌;擦亮一批文旅商业街区品牌,以消费促发展,打造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使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武汉文化产业

在逆势中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

武汉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疫后重振进程中,文化产业在逆势中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今年前三季度,全市916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06.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二季度到三季度实现了增幅今年首次“由负转正”。

文化核心领域逆势上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主要文化行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144.02亿元,同比增长20.2%,增幅较上半年提高20个百分点。主要文化行业的强劲增长,支撑了武汉文化产业的整体上升趋势。

新型文化业态增长强劲。广播电视集成播控、互联网搜索服务、数字出版等16个文化新业态行业小类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3.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42.2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比重为44.7%,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今年来,武汉“互联网+文化”持续深入融合,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等3个行业营业收入增速均超过100%。国庆中秋期间,武汉假日旅游、长江灯光秀、武汉礼遇等文旅活动获得国内外主流媒体和广大网友热烈点赞。武汉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投入运行,创建国家文化和金融合作示范区取得实质性进展。

今年11月,武汉文化发展集团、武汉斗鱼、微派网络、两点十分、《知音号》等18家企业(品牌)荣膺首届“湖北省文化产业品牌”,占全省文化产业品牌总数的60%。日前,武汉市公布了首届十个“武汉市文化产业品牌”,涵盖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等行业龙头、“楚才”等家喻户晓的知名活动、“红T”等影响力“出圈”的时尚园区,代表了武汉文化产业的优势特色。

在严格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武汉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数字创意科技展暨2020中国游戏节、第十五届华语青年电影周、2020“中国好声音”总决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彩活动。

着力搭建电竞上下游产业链

让武汉成为电竞的热土

武汉旅游体育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武汉最大的旅游、体育国有资本运营综合体,集团正深耕武汉文旅领域,不断挖掘资源潜力,创新旅游产品,打造城市品牌,推动“大江大湖大武汉”迈向国际化。

“知音号”(资料图)

武汉旅游体育集团将进一步深耕东湖、两江四岸两大核心旅游区。在东湖板块,串联东湖绿道、游船、帆船、沙滩浴场等景点。在两江四岸板块,《知音号》《夜上黄鹤楼》、长江上首艘纯电动游船《君旅号》、长江灯光秀等项目精彩纷呈。明年底知音号姊妹船《古琴号》将投入运营,未来还将打造多艘电动游船,不断提升完善相关趸船码头的功能,丰富长江的文旅产品。

文化投资开发运营方面,将立足长江非遗资源,重点推进非遗文化的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积极开展非遗系列的高端文创、体验剧的策划设计等,强化在文化数字领域板块,挖掘文化投资、开发、运营的潜力。

武汉旅游体育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集团将着力实现体育运营、商业运营、会展运营三大业务突破。基于“武汉网球公开赛、武汉马拉松和武汉水上马拉松”三大核心赛事运营业务,努力实现体育场馆资源和经营业务的突破;着力搭建电竞的上下游产业链,让武汉成为电竞的热土。围绕东湖,打造富有特色的酒店民宿;围绕汉口历史风貌区,将会从旅游功能提升的角度,加强对历史建筑与街区的保护利用,导入酒店、商业、办公等业态。积极筹建会展产业集团,实现上游场馆运营、中游会展组织、下游配套服务等会展产业链的搭建,推动武汉会展平台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武汉旅游体育集团还将立足东湖旅游、两江四岸旅游两个板块,加速汉口历史风貌区、江夏大光谷、黄陂旅游三个板块的落地,形成“2+3”的空间格局,加速向武汉市全域发展,全力打造武汉的新名片。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