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汉水桥街道解放社区社区庭院内,社区党委牵头,辖区单位共建的两个电动车车停放点完成“微改造”,不少居民从此告别“飞线”充电。
解放社区社区庭院由营房后街93号-101号多个老旧楼栋组成,居民区均为20多年房龄的老旧步梯房,共有187户。
过去由于停车的位置跟地面有个高度差,推上去很吃力,很多人索性就把电动车乱七八糟地停在路边上。加上小区硬件条件不足,只有两处室外电动车车棚和一处自行车集中停放点,无便民充电桩。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日益增加,“飞线”充电、电动车占道停放的乱象屡禁不止,滋生安全隐患。尤其是道路两旁的露天停车点,临近社区进出口,来往车辆和行人众多,管理难度大。居民备受困扰,纷纷盼望能增设充电桩,还小区安全和干净整洁。
为了从源头消除隐患,今年7月,解放社区党委牵头,经过与居民代表、共建单位充分商议。在深入走访调研、听取民声建议、摸排小区电瓶车数量的基础上,决定将露天的停放点进行先行试点,在便民车棚内增设2处智能充电桩。新增的充电桩位于93号、95号和97号楼之间,共有48个充电端口,可充48辆电动车。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考虑到室外要防水防风等因素,每个充电口都戴上了一顶绿色的“安全帽”,如有突发情况会自动断电。居民可通过扫码或办卡支付进行充电,充满电后会自动切断电源。充电收费标准一共分为四档,最高一档的收费也仅为1元/小时,方便又划算。
社区主要负责人
小区硬件条件并不好,我们就充分利用小区的边边角角,排摸出符合条件的充电点位。
居民杨师傅
公共充电桩实现了小区“人车分离,集中充电”,不仅能解决居民的电动车充电难题,还能提升居民安全感和美化小区环境。居住在附近的不少居民也表示:“有了集中充电的地方,安全又方便。再也不用费劲推车上楼,也不会偷偷飞线充电。
近年来,汉水桥街道解放社区党委始终坚持聚焦老旧社区治理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践行“办好群众身边事,当好居民娘家人”为民服务宗旨,着力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办好居民大大小小身边事,让群众服务更加精准、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