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别着急,坐下慢慢跟我说……”1月12日9点17分,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第五检察部主任杜丽华正接待当天第一位来访群众张先生。
“我这次来,主要是不服法院的民事裁定……”谈到案子,张先生声调高了不少。
“您反映的情况我都了解了,我们会转给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办理,3个月之内会给您办案进展答复,您看这样行不行?”杜丽华的回复轻声细语。
听到这里,张先生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满意地离开了大厅。
近五年来,杜丽华带领第五检察部干警受理来信来访859件,接待来访群众1842人次,成功化解全省“千案化解”专项行动案件3件,上访超过5年以上的信访积案全部清零。
到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去
1989年大学毕业后,21岁的杜丽华被分配到硚口区检察院,先后在批捕、起诉、反贪、办公室等部门工作,之后便一直扎根在控告申诉检察部,一干就是16年。
杜丽华目前所在的第五检察部(控告申诉检察部)主要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办理群众控告、申诉、赔偿案件,是检察机关是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一个窗口部门。
从一线检察官到“控申”新人,杜丽华花了很长一段时间调整。“在业务部门面对的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检察官正气凛然。而到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接待上访群众,那就要像对待朋友和家人一样,倾听他们的诉求。”
第一次接访,她记忆犹新。
那是2004年的一天,一位老人因不满案件办理结果上访,老人家拄着拐棍一进信访大厅便大声嚷嚷起来,情绪激动。
老接访员赶忙上前请老人坐下并倒上茶水,和他沟通解释。但无论怎么解释,老人就是听不进去。站在一旁的杜丽华看老人如此“不听劝”,心急之下就对他说:“您的案件都是依法依规办理的,您的上访理由不合理,法律规定……”话音还未落,老人就举起拐杖敲着桌子大吼道:“还轮不到你这年轻人来教训我!”杜丽华只好怔怔地走开。
事后,她认真反思了当天整个接访的过程,又向老接待员请教后,才明白老人并非是要结果的对错,更多是想通过上访排解愤懑情绪。相较于生硬地说教说理,他更需要的是法律人用心的倾听和理解。
“控申工作一头是党的重托,一头是群众的期盼。对待信访群众要用真情去温暖。”杜丽华动情地说,要当好“人民调解员”,践行“枫桥经验”,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啃硬骨头、拔钉子案,真情化解千千结
为让群众少跑腿,杜丽华主动将手机号、微信号留给上访人。
2021年11月26日凌晨,因民事纠纷连续3年上访的宋女士在微信上向杜丽华接连发出三个语音通话邀请。
“杜主任,办得怎么样?”她焦急地询问着。
“已申请请款,但审批还有个过程,请您耐心等候!”杜丽华答复道。
财产被隐匿、转移的宋女士可能因诉讼时效已过而无法主张权利,但要强的她起初并不愿接受司法救助。为让她敞开心扉,去年10月,杜丽华买了一个生日蛋糕和一束花,在宋女士儿子生日这天送了过去。
“26年来,这是儿子第一次过生日。感谢你,杜检察官!”宋女士非常感动,在一番促膝长谈后也终于答应接受救助。此后,杜丽华还经常在微信上和她沟通案件办理情况。
上个月,宋女士发来消息:“司法救助已收到,感谢您!”
5年以上信访积案清零后,这些曾经的上访者仍会经常和杜丽华分享自己近期的生活,发送节日祝福。“让情意,一生永留!”正如上访者涂某所说,杜丽华真正做到了“办理一个案子,结交一生朋友”。
了解上访者的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地解难帮困,最终使他们息诉罢访。“这就是真诚的力量。”杜丽华笃信。
“一转二访三机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
经过大量的实践和深入研究,杜丽华带领科室大胆创新,总结出“一转二访三机制”的信访工作方法——即转变思维方式,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变孤军作战为合力攻坚、变空洞说教为解难帮困;高度重视初访,实行带案下访;建立矛盾纠纷化解联动机制、预警研判机制和第三方参与化解机制。
从“坐堂办案”到带案下乡,矛盾纠纷在当地化解——
十年前,涂某叔侄二人在辖区城中村开办了一家个体工厂,因借高利贷无力偿还、工厂物资被抢夺,二人因生活陷入困境,不断到各级政法机关上访。2019年,涂先生来院申请立案监督。
然而,时隔多年,当事人去向不明,相关证据无法查实,不符合刑事立案监督的条件。
说明缘由后,杜丽华驱车150多公里抵达涂先生的家乡,了解到他的生活状况确实较为窘迫。疫情期间,杜丽华通过微信、电话和叔侄二人沟通,安抚其情绪、讲解司法救助的政策。
同时,她将案件上报、联系当地民政局,帮助二人获得救助款,并协助涂某办理了低保。最终,他们承诺息诉罢访。至此,这个上访10年的信访积案彻底化解。
一场听证会、一段故事,解开兄弟上十年心结——
邓某和鲁某本是情谊深厚的老友,却因借贷纠纷反目成仇,上访超过10年。
办案过程中,杜丽华了解到鲁某条件优渥,而邓某家境窘迫。她约见两人,借用“六尺巷”的故事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古语耐心劝导鲁某。最终,鲁某同意将10多万元的利息降至4万元。后经公开听证,二人达成和解并当场承诺息诉罢访。
听证会现场,人民监督员不由称赞“没想到,法律工作还能这么做!”
“既解法结,也要解心结。”杜丽华表示,不能仅对法律条文进行生硬解读,还要融入情感,用群众的语言讲道理。
因化解信访积案成绩突出,杜丽华被最高检评为2020年度“全国优秀办案检察官”,在建党100周年被省委授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评2021年9—10月“荆楚楷模”“百佳政法人物”、武汉市第三季度“武汉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