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以人为本,着力建设民生幸福城区”“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深入探索适应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武汉市硚口区委书记周耕在中国共产党硚口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为未来五年实现硚口城市能级和品质“双提升”提出了具体要求。
按照各级重要指示精神及有关部署,武汉市硚口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法,以绣花功夫实施城市更新,有效化解了各种“城市病”。未来还将牢牢抓住“路长制”这个“火车头”,协同链接各级路长“动车组”,以“路长制”促“路长治”,为加快建设绿色宜居美丽硚口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向善而为
“帮摆”告别占道经营
“郭大姐,最近家里都还好吧?生活上还有困难就告诉我们!”
城管执法队员吴建飞电话里关心的郭大姐,是玉带街一家水果店的店主郭丽萍。据介绍,郭丽萍的老公卧病在床,一家老小8口人挤在23平米的房子里,靠摆在门口的水果摊过活。吴建飞在执勤中了解到郭丽萍家的情况,为其众筹集资翻修改造了房屋,不仅让郭丽萍一家告别占道经营,而且还让她家房屋变得靓丽、宽敞。
“城管队员们对我的关心无微不至,他们不仅是恩人,更胜亲人。”郭丽萍从困窘的生活里挣脱出来,也把“为民执法”的责任和使命深植每一位硚口城管人心中。
吴建飞告诉记者,阴暗潮湿的房子里到处是叮叮咚咚的漏雨声,危房里水果箱子垒得老高,人在夹缝转个身就能把它擦倒,这些画面在我脑子里留下了太深的印记。此后,他和队友们在城市管理工作上积极探索,在全市首创“帮摆”的执法方式,他们向装修公司虚心请教店面升级的好办法,主动帮助经营户们节省空间摆放货物,单车上墙、商品上架、餐桌环置……这种看似简单的方法使不少门店从此告别了出店占道经营,乱堆乱放得到有效遏制,市容环境极大优化。
“只有把管理对象当成自己的亲人,用温情去融‘钉’,破解执法管理难题的路径和方法就会‘条条道路通罗马’。”这位街坊心中的满分队长,在“路长制”这个统筹机制的指引下,与他的队友们穿梭在各个街头巷尾,“帮”困难群体排忧解难、“帮”少数民族消除沟通障碍、“帮”企业提出城管综合服务,践行着以人为本和寓管理于服务的初心。
向暖而行
柔性执法助流动商贩“安家”
在崇仁路长堤街口汉中街爱国社区小巷口,“便民服务点”五个大字尤其显眼,记者看到在巷子一侧有序地摆放着几个小小的摊位,摊主们靠墙作业,正忙着给前来修鞋、修锁的居民提供服务。
“乐爹爹,最近身体还好吗?注意不要太劳累啊!”负责管理该路段的执法队员王武胜快步走上前,亲切地问候着。据了解,这位乐大爷是从黄陂来到汉口的,从事摆摊修鞋已经有30余年。“以前我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就为了赚点糊口钱,自从城管队员们把我安排到这个便民服务点,再也不用东逃西窜,安稳地做起了我的小生意”。说完,大爷朴实的笑了,娴熟地摆弄着手里的鞋子,在机器上翻滚打磨着。
“路长制”工作启动以来,一批出店占道经营及夜市排档悉数被取缔,唯独流动摊点与城管执法人员玩起了“躲猫猫”。为了既不影响市容市貌,又不扼杀这些城市传统工匠的生计,负责管理该路段的城管执法队员柔性执法,将附近的流动商贩全部引至一社区便民服务点,为社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硚口城管由“堵”到“疏”的执法方式,获得市民交口称赞。
事实上,像乐爹爹这样打游击战的流动摊贩,几乎在硚口主次干道销声匿迹。在硚口城管执法队员的帮助下,换上了“正规军”的马甲,在城市里正儿八经地谋生。
曾经在路口擦皮鞋的胡女士退摊入店经营起自己的鞋具店;复印店与流动锁匠合租门面实现降本减负利润最大化;在学校门口推车卖盒饭的下岗女工邹怀芳,收摊入户经营起“家庭小饭桌”,专门为社区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提供膳食;执法队员还建立互通机制,为进城售卖瓜果蔬菜的农户发放导售卡,将菜场、社区等临时场地提供给他们,协助其完成销售……他们用自己的微光,点亮了城市里温暖的人间烟火。
向民而聚
“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办实事
“他经常过来,给我们宣传文明经营、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内容,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及时向他反映,现在这条路干净多了,整洁多了!”说话的是在宝丰街经营一家家常菜馆的商户万先生,口中的“他”叫熊凯,是宝丰街城管执法队员。每天,熊凯都会来这条路至少走上一遍,商户们对他都很熟悉。
万先生说,自从签署了“门前三包”责任书,执法人员经常上门说法、监督考核,自己已经习惯了关注店门口的“包干区”,及时清理门前果皮纸屑,定期清洁排气扇并加固降噪,劝导客人不要乱停乱放单车、机动车……“熊队长见到我就是一通表扬,我都不好意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说完,万先生拿起扫帚赶紧把门前的卫生清理干净。
万先生的改变,要从一起投诉说起。在万先生餐馆的二楼,居住着一户人家,由于长期被餐馆的油烟噪音困扰,便向宝丰街城管求助。接到群众诉求后,宝丰街城管执法队员上门了解情况,并与矛盾双方协商寻找解决办法,经城管执法人员调解,二楼住户同意搬迁另择居所,将二楼出租给万先生扩大店面。如此一来,既解决了居民油噪困扰,万先生的菜馆扩容后也实现经营翻倍,日子越过越红火,内心对城管执法队员充满了感激之情。
宝丰街办事处公管办主任许虎告诉记者,“路长制”将管理力量和资源进一步下沉,充分发挥了各级职能部门的主观能动性,把生硬的条款式管理变成人民满意的执行方案,让执法人员发现问题更直接、解决群众困难更快捷。“城市管理是最贴近民生的工作,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并没有统一的解决方案,执法人员要转变理念,‘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为民执法,创新执法方式学会‘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向责问效
划片管理疏通“潮汐路障”
武汉体育馆门前的崇仁路,路宽仅供两台汽车双向并排行驶。每天上下班时间段,紧凑的道路两侧,被上学的学生、换乘地铁的上班族、下班回家的居民、接送孩子的家长骑来停放的共享单车,堆积得越发狭窄。
针对共享单车“潮汐乱像”,今年9月,硚口区城管执法局约谈美团等2家共享单车公司管理负责人,研究制定“政企合作、企企联合、统一管理、划片负责”的管理模式,为全面深化“路长制”工作作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据介绍,在硚口区划定的重点区域内分责包片,每家单车公司不仅需要对区域内自家的单车负责,还包括其他公司车辆,确保对区域倾倒、堆积、叠放的单车尽量在停车线内有序停放,对群众投诉的各类单车秩序管理问题做到5分钟响应,半小时到场、一小时内疏清道路。
另外,硚口区城管执法局还在硚口区古乐路与古田二路交汇处租下一块15亩的空地,配合一套考核办法,将这里做成了“单车银行”。执法队员小赵告诉记者,“配合区域定责、划片管理的办法,根据季节及‘潮汐’规律,我们实时监控共享单车在辖区内数量,及时调度单车公司缩减或增加车辆数量,提高存储及运维管理能力。对拒不履行缩减义务的,由执法大队收入‘单车银行’强制代为保管”。
双管齐下,有效破解了共享单车的无序停放与城市道路的整洁畅通之间的矛盾。“有考核指标后,公司也有了相应调整的方向和目标。”美团单车公司硚口片运营负责人余伟说,单车公司对这样的管理办法非常认可。车辆堆积不仅会影响行人出行,一些车辆也会因为堆积而损坏,政企合作尽快疏通是最高效的处理办法。
向美而生
“癣”上绣花根治城市顽疾
商铺卷帘门成广告位、共享单车变移动广告展板,社区小广告十分猖獗……屡禁不止的“城市牛皮藓”,不仅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也严重损害城市的面貌形象。
为此,硚口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多次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清理城市“补丁”。对各类乱刻画、涂写、张贴小广告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教育,依法让制“癣”者除癣,提高其投身文明城市创建的责任感。但是,罚并不是实现长效管理的最佳路径,根治“城市顽疾”,更需要推动标本兼治、凝聚合力“围剿”。
据了解,此前在易家街工农路社区的一处围院式老旧住宅小区内,因无物业管理,楼道内满是各类“牛皮癣”。“前两天刚撕掉的,现在又贴上去了,我们也很难!”令社区工作人员叫苦不迭。结合老旧社区提档升级改造目标,城管部门和街道联手,在此小区试点长效治“癣”的新办法——街道社区出资刷白楼道墙壁,联系辖区中小学和美术培优学校来此涂鸦,既给孩子们提供“练手”的场地和机会,又使楼道“牛皮癣”得到了清理,揭开了全市除“癣”的首例“楼道革命”探索的序幕。
“持续推动‘路长制’在硚口走深走实,以‘路长制’实施效果检验武汉市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硚口区城市管理执法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将“癣”上绣花的成功案例复制到其他老旧小区和街区,不仅根治了城市顽疾,城区面貌为之焕新!
这些扮靓城市的“美容师”,在楼道、墙面上精心绘画出唐老鸭、白雪公主等卡通故事画,以及消防燃气安全、生活垃圾分类等知识科普画和倡导社会新风的公益画,鲜活了一城人的视角,也唤醒了他们的家园情怀。
向智而迈
“智慧大脑”让城市管理“耳聪目明”
推行“路长制”,是创新治理手段、模式、理念,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子的有益实践;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推进精细化管理和“一网统管”的有效路径;是构建大城管格局,夯实主体责任、增强联动合力、推动综合治理的基本要素;是服务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提升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前沿力量,将有效解决城市道路各种“偏头痛”问题。
据介绍,自今年9月以来,按照武汉市《关于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行“路长制”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硚口区积极培育“试验田”,在六角亭街、宗关街、汉中街、汉水桥街四条街道推进“路长制”试点的基础上,将逐步扩大对辖区内11条主次干道实行责任挂包,争创“示范区”。通过“街道吹哨,部门报道”,形成有别于以往单一路段责任制的综合性“1+2+N”(路长+店长、楼长+共治力量)路长制互动共治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将城市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日前,一批“路管家”正式上岗,并吸纳各方人员常态化参与“路长制”工作,在整治环境卫生、违法占道、路容路貌、共享单车管理、油烟噪声、门前三包等方面重点发力,取得良好开局。下一步,硚口区还将进一步完善路长办公小程序,积极探索城管非接触性执法新模式,打造城市管理“数据大脑”,推进“智慧城管”平台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全面提升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将城管事业推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