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巡城记 | 硚口核心四平方公里的守护者

2021-09-14 10:28 武汉消防公众号  

未分类

网络上一直有质疑硚口是不是汉口的言论,引得众多老汉口回帖,有的写下千字长文一一辩驳,有的则情绪激动,直呼“外码”。

硚口的“汉口籍”毋庸置疑。这里曾是汉口的民族工业中心,掌握着汉口的商业命脉。如今,虽不复往昔辉煌,却仍是汉口的核心之一,人口密集、建筑林立。

硚口区宝丰路消防救援站守护的则是硚口区的核心。

# 01

汉江水分隔了汉口与汉阳,月湖桥飞架其上连通了两岸。

江畔立着宝丰路站辖区内的最高楼——越秀财富中心。在中心的观景平台上,整个硚口尽收眼底。熟悉这片区域的,一眼就能找到宝丰路站的辖区。

△硚口区宝丰路消防救援站指导员魏飞

在宝丰路站指导员魏飞的眼中,它由一个个区块组成。

海军工程大学就占了将近三分之一的面积,同济医院与配套设施又占了另一大块,剩下的便是老单位、老居民区与新兴的商业体。

海工大是宝丰路站的“老伙计”了,被他们亲切地称呼为“海校”。

海工大的一号门就在宝丰路站边上,几乎从建站开始,宝丰路站的指战员们就在这里训练了。指战员们会借他们的运动器材与训练器材,也时常在师生们需要帮忙时挺身而出。双方互帮互助,往来十分密切。

硚口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宝丰路站的辖区内至今留有不少工业时代的遗存。

即使在去工业化的现在,一些路名上仍有所体现,比如皮子街、双厂巷、锅厂台路……

这些老街里大多是自建房,外墙上阴刻着“x宅”、“x寓”的字样与落成时间,以表明房子的归属。

街巷里弄中弯弯绕绕,烟火气十足,很好地保留了老武汉的风貌。

与旧对应的是新。

解放大道上,流畅的线条与鎏金材质构筑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盒。新开的k11将热爱艺术与潮流的年轻人吸引过来,为这个片区带来了新的活力。

# 02

三楼遮阳棚下的一溜芦荟长势喜人,颇有些张牙舞爪的意味。

在它们身后,是一栋有着锈迹斑斑的栏杆、墙皮剥落的红色砖体与老式蓝玻璃的老楼。

长长的阳台走廊上总是晾着一排衣服,有时风大了,就被吹到下面的训练场中。于是,宝丰路站里,常常会来一些捡衣服的居民。

这是一栋老家属楼,已和宝丰路站做了六十多年的邻居。

相比之下,粉刷修葺过的宝丰路站显得年轻不少,但细节处还是能看出其老中队的身份。

宝丰路站的前身为武汉市硚口消防中队,组建于1954年,是武汉市最早建队的几个中队之一。

曾先后参加过1989年“1.2”长江油驳火灾扑救、2008年赴四川抗震救灾等在全国范围内有着一定影响力的救灾工作。

建队之初,硚口区宝丰路消防救援站的辖区比现在要大很多。后来随着新站建起,汉正街、宗关、泛海等片区被陆续划出,减法做到现在,队站的辖区仅余4平方公里左右。

但指战员们仍不敢松懈——这片核心区域上,有七八十万人居住生活。

△硚口区宝丰路消防救援站司机组长王克忍

人口稠密,是这里最大的特点。

在此工作生活十三年的王克忍感觉,近些年随着居民防火意识提升,辖区内的火警少了许多,摘马蜂窝等社会救助类的警情则有所增多。

比王克忍进队更早的是站长助理舒飞,曾于汶川地震时中断休假从家中单枪匹马赶赴灾区支援,在此已有十六年之久。

但是,如果竞争队站资历最老的人,舒飞也得让贤。

每个新来的指战员都听她念叨过,“你们这儿,以前都是我们老人的菜园子!”

# 03

“撕拉——”

张阿姨用保鲜膜将一盆腌好的鱼肉和一盆葱分别封了起来,放到大冰柜里。这是为下午做糍粑鱼做的准备。

外面传来歌声,指战员们集结好,准备吃午饭了。陆续有人进来打招呼,张阿姨一边回应,一边麻溜地收拾好锅碗灶台。

张阿姨负责站里所有人的一日三餐。

从2002年起,她就来这里了。眼见着周围高楼起,凹凸的地被修平,消防员的伙食从两荤两素变成了六菜一汤。

每天清晨五六点,张阿姨就来了。如果做饼,或是其他需要和面的食物,就会更早一点,得保证大伙在7:30前吃上早餐。每餐做完后,回家休息一会,张阿姨便要开始准备下一餐饭。

好在,张阿姨的家就在一墙之隔的巷子里,与宝丰路站只相差4个门牌号。 

张阿姨本名张梅。二十年前,因为孩子太小,她只想找份离家近的工作。正好看到家旁边的消防队食堂招人,索性就过来应聘了,没想到一做就是近20年。

不忙的时候,指战员们常去给张阿姨打下手,“偷学”手艺。在阿姨请假时,也能顶上。逢年过节时,指战员们还会到张阿姨家拜年、探望,彼此处得像亲人一样。

朝夕相处下来,张阿姨也对指战员们有了很深的感情,“看他们就像看自己孩子一样”。

附近的老街坊中一直有着这一片即将拆迁的传言,宝丰路站也在其中。

或许,这一个老站将在不久的将来被拆除,而废墟之上,将会有新的居民楼或商业体拔地而起。

提起这茬,张阿姨有些伤感,但指战员们都比较淡定。辖区早已深深刻进他们脑中,即使队站搬迁,对于他们来说,也只是换一个地方继续守护。

★ 红色印记 ★

因为层高过低,宝丰路站没有用现在许多队站车库标配的高大卷帘门,而是沿用了老式的左右拉门。

不过,对于没有配备重型车的宝丰路站来说,这样也足够了。这里出警都是用的中型车,以便在狭窄的街道里腾挪。

网络上一直有质疑硚口是不是汉口的言论,引得众多老汉口回帖,有的写下千字长文一一辩驳,有的则情绪激动,直呼“外码”。

硚口的“汉口籍”毋庸置疑。这里曾是汉口的民族工业中心,掌握着汉口的商业命脉。如今,虽不复往昔辉煌,却仍是汉口的核心之一,人口密集、建筑林立。

硚口区宝丰路消防救援站守护的则是硚口区的核心。

# 01

汉江水分隔了汉口与汉阳,月湖桥飞架其上连通了两岸。

江畔立着宝丰路站辖区内的最高楼——越秀财富中心。在中心的观景平台上,整个硚口尽收眼底。熟悉这片区域的,一眼就能找到宝丰路站的辖区。

△硚口区宝丰路消防救援站指导员魏飞

在宝丰路站指导员魏飞的眼中,它由一个个区块组成。

海军工程大学就占了将近三分之一的面积,同济医院与配套设施又占了另一大块,剩下的便是老单位、老居民区与新兴的商业体。

海工大是宝丰路站的“老伙计”了,被他们亲切地称呼为“海校”。

海工大的一号门就在宝丰路站边上,几乎从建站开始,宝丰路站的指战员们就在这里训练了。指战员们会借他们的运动器材与训练器材,也时常在师生们需要帮忙时挺身而出。双方互帮互助,往来十分密切。

硚口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宝丰路站的辖区内至今留有不少工业时代的遗存。

即使在去工业化的现在,一些路名上仍有所体现,比如皮子街、双厂巷、锅厂台路……

这些老街里大多是自建房,外墙上阴刻着“x宅”、“x寓”的字样与落成时间,以表明房子的归属。

街巷里弄中弯弯绕绕,烟火气十足,很好地保留了老武汉的风貌。

与旧对应的是新。

解放大道上,流畅的线条与鎏金材质构筑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盒。新开的k11将热爱艺术与潮流的年轻人吸引过来,为这个片区带来了新的活力。

# 02

三楼遮阳棚下的一溜芦荟长势喜人,颇有些张牙舞爪的意味。

在它们身后,是一栋有着锈迹斑斑的栏杆、墙皮剥落的红色砖体与老式蓝玻璃的老楼。

长长的阳台走廊上总是晾着一排衣服,有时风大了,就被吹到下面的训练场中。于是,宝丰路站里,常常会来一些捡衣服的居民。

这是一栋老家属楼,已和宝丰路站做了六十多年的邻居。

相比之下,粉刷修葺过的宝丰路站显得年轻不少,但细节处还是能看出其老中队的身份。

宝丰路站的前身为武汉市硚口消防中队,组建于1954年,是武汉市最早建队的几个中队之一。

曾先后参加过1989年“1.2”长江油驳火灾扑救、2008年赴四川抗震救灾等在全国范围内有着一定影响力的救灾工作。

建队之初,硚口区宝丰路消防救援站的辖区比现在要大很多。后来随着新站建起,汉正街、宗关、泛海等片区被陆续划出,减法做到现在,队站的辖区仅余4平方公里左右。

但指战员们仍不敢松懈——这片核心区域上,有七八十万人居住生活。

△硚口区宝丰路消防救援站司机组长王克忍

人口稠密,是这里最大的特点。

在此工作生活十三年的王克忍感觉,近些年随着居民防火意识提升,辖区内的火警少了许多,摘马蜂窝等社会救助类的警情则有所增多。

比王克忍进队更早的是站长助理舒飞,曾于汶川地震时中断休假从家中单枪匹马赶赴灾区支援,在此已有十六年之久。

但是,如果竞争队站资历最老的人,舒飞也得让贤。

每个新来的指战员都听她念叨过,“你们这儿,以前都是我们老人的菜园子!”

# 03

“撕拉——”

张阿姨用保鲜膜将一盆腌好的鱼肉和一盆葱分别封了起来,放到大冰柜里。这是为下午做糍粑鱼做的准备。

外面传来歌声,指战员们集结好,准备吃午饭了。陆续有人进来打招呼,张阿姨一边回应,一边麻溜地收拾好锅碗灶台。

张阿姨负责站里所有人的一日三餐。

从2002年起,她就来这里了。眼见着周围高楼起,凹凸的地被修平,消防员的伙食从两荤两素变成了六菜一汤。

每天清晨五六点,张阿姨就来了。如果做饼,或是其他需要和面的食物,就会更早一点,得保证大伙在7:30前吃上早餐。每餐做完后,回家休息一会,张阿姨便要开始准备下一餐饭。

好在,张阿姨的家就在一墙之隔的巷子里,与宝丰路站只相差4个门牌号。 

张阿姨本名张梅。二十年前,因为孩子太小,她只想找份离家近的工作。正好看到家旁边的消防队食堂招人,索性就过来应聘了,没想到一做就是近20年。

不忙的时候,指战员们常去给张阿姨打下手,“偷学”手艺。在阿姨请假时,也能顶上。逢年过节时,指战员们还会到张阿姨家拜年、探望,彼此处得像亲人一样。

朝夕相处下来,张阿姨也对指战员们有了很深的感情,“看他们就像看自己孩子一样”。

附近的老街坊中一直有着这一片即将拆迁的传言,宝丰路站也在其中。

或许,这一个老站将在不久的将来被拆除,而废墟之上,将会有新的居民楼或商业体拔地而起。

提起这茬,张阿姨有些伤感,但指战员们都比较淡定。辖区早已深深刻进他们脑中,即使队站搬迁,对于他们来说,也只是换一个地方继续守护。

★ 红色印记 ★

因为层高过低,宝丰路站没有用现在许多队站车库标配的高大卷帘门,而是沿用了老式的左右拉门。

不过,对于没有配备重型车的宝丰路站来说,这样也足够了。这里出警都是用的中型车,以便在狭窄的街道里腾挪。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