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8月7日讯 8月4日至6日,武汉处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由于外地确诊病例关联引发武汉新一轮局部疫情,这三天,不论是白天的树阴下,还是深夜空旷地,有序排队进行核酸检测,是大武汉最令人动容的画面。
8月3日11时,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武汉市迅速启动全员全面核酸检测,力争三天内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完成核酸检测。闻令而动,一个个社区迅速行动起来。社区工作者挺在最前面,坚守在最前沿,他们是一群资源有限、人力有限、却执行力最强的人。他们整合各方力量,上演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防控故事。
病了也得顶上的社区干部
8月3日晚9:16,江岸区劳动街惠中社区党委书记李娟在“惠中下沉力量”群里喊了一声:“@所有人 党员同志们,能现在出来帮忙为社区核酸检测点位撑帐篷吗?接街道通知,明早5点开始惠中社区核酸检测,我们社区有师傅,但一个人力量不行,需要男同志,谢谢党员积极参与,感谢感谢!
报名直接电话联系我。”她留下了姓名电话。很快就有人响应:“马上到!”不一会儿,熊理平、林志宏等近十位下沉党员就赶到了现场,汗流浃背地支起了两顶帐篷。社区副书记王芬一直盯守在现场,指挥、协调党员干部。社区干部搬来凳子,拉上围线,贴上“缓冲区”、“等候区”、“登记区”、“采样区”等标识,一个临时检测点就建立起来了。8月4日上午开始,惠中社区有序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半夜里社区干部和党员志愿者支起临时检测点帐篷。 惠中社区供图
疫情就是命令。近两个月,惠中社区副书记王芬一直处在病痛的折磨中,一时诊断为肩周炎,一时诊断为颈椎病,常常疼痛难忍,到了半夜钻心地疼,睡不着觉,人显得又黑又瘦。但责任在身,她半天时间在医院做治疗,半天时间盯在核酸检测现场,指挥协调排队、登记、检测。
这次核酸检测,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急需招募党员志愿者分时段值守核酸检测现场,而志愿者的组织就是社区干部。
8月6日11:19,惠中社区书记李娟又在群里发出了动员令——“今天(8.6)15点半到17点半的时间段需要党员同志入户院落单元门栋,挨家挨户张贴通知(已印制1000份)。今天是大武汉全员核酸的第三天,大家一定要用最大的力量来守护我们的大武汉,拜托大家了!”
凌晨完成本社区检测,清早又驰援相邻村庄
6日一早,江夏经济开发区凤凰社区的三名工作人员,自驾车辆赶往15分钟车程外的藏龙岛小李村。“小李村有2000余名居民需要检测,但他们工作人员使用电脑不太熟悉,所以提出需求,请我们过去支援。”带队的凤凰社区党支部委员史璟文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前往小李村的途中,史璟文和同事闵娟、喻青青三人的脸上,都带着倦意。头一天,三人在凤凰社区核酸检测采样点,工作至凌晨2时。
早上9时,三人在休息了不到6小时后,便出现在邻村的核酸检测点,负责协助采样人员进行居民的信息录入。
江夏经济开发区凤凰社区干部在小李村支援核酸检测。 通讯员史璟文 供图
据介绍,小李村计划6日当天完成辖区范围内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当地人员除小李村本村村民外,还包括附近工地人员及武汉体育科技学院的留校师生。
史璟文说,由于小李村当地居住人群群体复杂,检测中的信息录入也稍显繁琐。“不少居民还在使用一代身份证,所以在信息录入时,还需要手动操作,这无形中影响登记效率。”不过,好在三人都有了录入经验,所以录入工作也基本顺利。
此外,为避免人员聚集,三人也与村干部沟通,借鉴凤凰社区的采样经验,将等候居民按10人一组,分组登记,依次排队进入采样区,确保采样准确安全。上午仅3小时内,下李村采样点就完成了600余人次采样。
一起来接受检测的潘女士说,本以为排队需要很久,担心一同前来的孩子中暑,没想到一家人只花费了10多分钟,就完成了检测。“确实很快!”
6日下午,在协助小李村稳定核酸检测工作后,史璟文和三名同事,又赶回了凤凰社区,参与该社区核酸检测的“查漏补缺”工作。据悉,仅5日当天,凤凰社区就完成了约1.1万人次的核酸采样工作。
花名册上的“对勾”即将画满
她的查漏补缺工作从3天前就开始了
6日上午11点,刚刚忙完其他事情,沙莎立即赶回社区。当天是武汉市全员全面核酸检测的第三天,她要赶紧联系还未检测的居民抓紧检测,同时更新在其他地方已经检测的居民信息。
沙莎是青山区冶金街道碧苑花园社区的副主任,同时管理1网格。社区的核酸检测工作进行得很顺利,绝大部分居民已经完成检测。6日当天,社区内两个检测点只检测了不到100人。经过3天的检测,6日,查漏补缺工作随即展开。
据了解,1网格有332户,清查这些人是否完成检测,工作量不小,但沙莎胸有成竹。原来,从核酸检测的第一天开始,她就已经做好了统计。
社区书记汪伟要求大家在帮助居民扫码的同时,也要手写登记一份居民基本信息,方便社区进行统计。这已经是沙莎第二次经历全员检测了,她知道,作为网格员她必须摸清自己网格的情况,这是对所有居民负责。沙莎做事十分细心,她打印了一份1网格居民的花名册,一共46页,登记在册的有898人。
每摸清一个居民,沙莎就要在最后的备注栏标明原因。 长江日报记者覃柳玮 摄
每天晚上检测完后,沙莎就拿着社区统计的检测人数总数据进行对照。只要看见有自己网格的居民,她就在花名册上把居民找出来,同时在他们名字后面打“对勾”。一页一页地翻,一条一条地找,检测人数最多的4日,11点结束检测后,沙莎对名单一直忙到深夜12点半。
长江日报记者看见,沙莎的花名册做得非常细致,不同门栋用不同颜色间隔,出租户用深色显示。每摸清一个居民,她就要在最后的备注栏标明原因。花名册上的“对勾”快画满了。
超额检测一倍多,黄陂这个社区书记有担当
管辖人口2000多人,核酸检测达4768人。8月4日至5日,在社区书记田晶带领下,黄陂区横店街道未来海岸社区经过两天的努力,超额完成了1倍多的核酸检测量。
据介绍,未来海岸社区下辖未来海岸、中南拂晓城和北辰三个小区,管辖人口2000多人。当武汉市全员核酸检测开展后,田晶带着社区工作人员立刻开始准备。
田晶说:“8月4日我们设立核酸检测点之后,发现前来排队的居民要比我们预想的多很多。”原来,横店街道是一个飞速发展的街道,未来海岸社区附近就有7、8个新楼盘,这些楼盘目前还没有社区归属。同时,周边地区工地数量也多,新楼盘的居民和工人们也都来到了未来海岸社区做核酸检测。
发现这一情况后,田晶立马向街道汇报,请求支援,同时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果断组织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城管和派出所民警等全力维持现场秩序。“请各位居民按照划定的区域排队!”“为了安全,请大家注意保持间隔!”田晶一直向居民不断喊话,一直喊到了凌晨1点。仅4日当天,田晶所在的核酸检测点就完成了2819人的采样。
5日,田晶仅休息了4个小时就起床为核酸检测做准备工作。为了尽早完成核酸检测,这一天田晶又持续工作到凌晨3点。据统计,两天时间,田晶所在的核酸检测点共完成了4768人的采样。
“白天一起战斗,晚上睡在一起”
社区凌晨组队扫楼确保采样不漏一人
6日下午,东西湖金银湖街金湖天地小区启动第三轮核酸检测的查漏补缺工作,刘玫和同事一起又开始了逐户敲门核查。8月2日,金湖社区金湖天地小区实行管控,人员只进不出,到6日,小区已完成第三轮核酸检测。由于社区所在地处于金湖天地小区内,管控后,包括刘玫在内的社区26位工作人员不仅无法回家,担子也更重了。
作为金湖社区负责协调志愿者的工作人员,小区封闭后,一轮又一轮的核酸检测、物资保障等工作,让刘玫和同事们一样忙得脱不开身。2日下午,小区实行管控,随即启动了第一轮核酸检测,考验着社区工作的组织能力。
当天,核酸采样从下午3点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2点,尽管利用微信群、社区小喇叭等方式,已动员绝大部分居民下楼采样,但根据统计人数,仍有数百位居民还未采样。
“那天晚上,书记张燕把我们和物业工作人员、志愿者分成11组,对应小区的11栋楼,3人一组进行‘扫楼’。”刘玫说,金湖天地小区共有居民2200余户,“扫楼”一直持续到凌晨三点半,回到社区里,大家累到不行,自己则直接趴在办公桌上睡了三个小时。有些同事,直接把两把椅子一拼,就是一张简单的床。“书记睡的时间更少,大概每天只有两个小时。”
事发突然,社区内又床铺有限,第二天,街道紧急为社区送来了一批折叠床和床垫。刘玫说,因为社区女同事多,大家就在二楼的会议室里,用多张床垫组成了一个“大通铺”,大家白天一起战斗,晚上睡在一起。
刘玫和同事们的辛苦也被居民看在眼里。5日开始的第三轮核酸检测期间,刘玫突然接到了一位居民的电话,电话内容很简短,没有提需求,也不是寻求帮助,只是跟刘玫说:“你们辛苦了”。刘玫说,去年疫情期间,她曾给这位身体不便的居民送过菜,之后联系并不多,没想到现在会突然收到这样的感谢。“有同事们的努力付出,有居民们的理解配合,相信我们一定会赢。”
老旧社区带头人劳累过度晕厥6小时
苏醒后带着小药瓶重返核酸采样现场
“您今天一定要在居住地做核酸检测,对自己对别人都好!有什么困难回来后找我。”6日下午,硚口区宝丰街3506社区书记赵艳顶着大太阳赶到居民石大爷家楼下,准备登门提醒他尽快就近做核酸采样。51岁的赵艳随身带着维生素A,因为两天前她因为劳累过度晕厥了6小时。
3506社区是一个老旧社区,居民接近7000人。3日接到全员核酸检测的通知后,赵艳立即投入到现场布置、人员调度和后勤保障的工作中。3日,她在社区临时核酸采样现场忙活了一下午,傍晚有位其他社区的居民在3506社区核酸采样点身体不适,她放下盒饭就赶往现场处置,扶着老太太坐下休息然后将其送回家。当天晚上10点半核酸采样工作结束后,赵艳和工作人员留下来一起消杀现场,“当时就感觉喉咙疼得说不出话来”。
4日清早7点,赵艳顾不上过早就赶到社区卡口,了解人员进出扫码的情况,布置新的核酸采样现场,却忘记随身携带维生素A小药瓶。忙活了一小时后,赵艳感觉两眼发黑、脚底发软,恍惚间,她下意识地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方向走。再等她睁开眼,才发现自己躺在同济医院急诊室里,床边还挂着输液瓶。医生诊断,她的身体里缺乏钾元素,过度劳累容易发晕。“你知不知道你晕厥了6小时,你迷迷糊糊地还在嘟囔“核酸、核酸”!”丈夫既埋怨她又心疼她。
尽管医生、家人和领导同事都劝她在家休息,当天下午,赵艳还是悄悄地回了一趟社区,看到核酸采样现场秩序井然,她才放心地回家。
赵艳提醒居民尽快接受核酸采样。 长江日报记者万凌 摄
5日一早,赵艳照常上班,在社区和核酸采样点来回奔走,爬5楼入户提醒居民再扶老人下楼。偶尔头晕,她就把口袋里的维生素A掏出来嚼两颗。“压力很大,但是上级党组织给予社区很多帮助,我要带头扎在一线,保证核酸检测不漏一人。”硚口区纪委和宝丰街的挂点包保干部,都对赵艳的责任心赞叹不已,笑言“这社区还真是离不开你呢。”
(长江日报记者赵代君 汪峥 覃柳玮 万凌 杨蔚 蔡欣星 见习记者张惟乔 通讯员刘龙腾 熊皓 罗弋 熊璨 李放军 詹鸥 余峰 刘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