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硚口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以“特色品牌”为抓手筑牢现代化治理根基

2021-07-27 10:05 长江日报  

未分类

爱国社区“红色小喇叭”志愿服务队。

硚口区六角亭街学堂社区开展“重温党史国史,传承红色精神,喜迎建党百年文化展”系列活动。

发展社区名书记工作室团队。

“红马甲”志愿服务队员正在排查安全隐患。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党在基层社会的影响力,就是党的生命力。街道是基层社会治理承上启下的关键枢纽。

近年来,硚口区因地制宜,结合机关事业单位、街道社区、“两新”组织等不同特点,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汉中街道以“红色港湾”为抓手焕发社区活力、六角亭街道用“星学堂爱联盟”共推社区治理,宗关街道“一社一品”带社建、强群建……硚口区多个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动居民群众共建共享共治,锻造培育了一批有影响、受认可的基层党建特色品牌,以此为抓手,切实增强党组织在基层的战斗力、凝聚力,筑牢现代化治理根基。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汉中街道:

“红色港湾”焕发社区活力

“居民的社会,居民做主!”

近年来,汉中街道党工委围绕“红色港湾”主题,创建了丰富多彩的党建品牌,想方设法带领群众共建共享共治,各个社区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爱国社区“红色小喇叭”

“有事就找‘红色小喇叭’!”是汉中街爱国社区居民群众口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爱国社区党组织成立于2000年,辖区流动人口、老年人较多,属典型老旧城区。为强化“红色引领”和激活“红色细胞”,2014年社区成立“红色小喇叭”党员志愿者服务队。

多年来,小喇叭党员志愿者们穿梭在辖区的巷道里弄,发挥着“社区民情信息员”“政策法规宣传员”“邻里和谐调解员”“环境卫生监督员”“社会治安关照员”的“五大员”作用。社区发案数变少了,邻里纠纷变少了,路面垃圾变少了,居民的欢声笑语变多了。

汉中社区“红色良方”

汉中社区洪湖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缺少规范的物业管理,居民怨声载道。面对这一棘手问题,小区体系性创立了“520红色良方”。

小组联勤、党员联动、志愿联盟、居民联谊、品牌联创“5联”队伍带动小区志愿服务,小区综治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中心“2个中心”整合区内资源,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居民感受到“0距离”的服务。

在“520红色良方”的推动下,小区逐步进行了花坛翻新、植绿补绿、拆除违法建筑等有效整改,整个面貌焕然一新。

长寿社区“长寿宜居港湾”

长寿社区辖区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871人,80岁以上245人,90岁以上32人。近年来,长寿社区着力打造“长寿宜居港湾”。长寿社区老年幸福食堂统一标准、统一配送,共同守护老人“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今年,长寿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按照社区嵌入式服务功能要求进行改造提档升级,在原有舞蹈室、音乐室、书画室、阅览室、健身康复室以及日间休息室基础上,重新规划划分康复护理区、生活服务区、日间照料区、智能服务管理区,实现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及远程照护等养老服务功能。

越秀非公党建“越港湾”

辖区内的越秀财富中心,是国家甲级写字楼。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增强员工凝聚力,在街道党组织的引导下,越秀财富中心针对“楼宇非公经济活跃、青年员工集中”的特点,打造非公党建品牌“越港湾”。以青春党建为主题形成了“五四工作法”。

党建工作开展以来,楼宇入驻率由40%提高至75%,税收由1000万元增加到1.4亿元。同时,越秀强化阵地建设,建成集“政治引领、宣传教育、公共代办、文体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越港湾”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

六角亭街道:

“星学堂”领航、“爱联盟”助力

硚口区六角亭街学堂社区创建“星学堂 爱联盟”党建品牌,从社区举党旗、社工促活力、居民讲奉献三个方向发力,“爱联盟”区域化党建紧密了社区与辖区单位、商户、社会力量之间的联系,让社区党委在辖区内“一呼百应”,“星学堂”星光计划充分调动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党群关系更深厚、邻里关系更和谐,居民归属感更强烈,治理活力充分激发。目前,社区每年开展义诊48场、志愿服务活动百余场,深受居民好评。

“爱联盟”助力

以“党建联盟、公益联盟、医疗联盟、商户联盟”为抓手的“爱联盟”形成了服务居民、服务社会的强大工作合力。

党建联盟共谋社区发展。目前联盟纳入10家单位,共谋“三张清单”,推动医疗、教育、物业等多种资源下沉进社区。定期召开“学堂大管家”建言献策会和“党建开放日”活动,展示社区党建工作成果,共谋社区发展。

公益联盟培育特色品牌。目前已孵化出雨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阳光助残志愿者协会等16个社会组织。2020年,张勤手语导医队获全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所服务的聋哑人群体纷纷转变成志愿者,继续回报社会。

医疗联盟守护居民健康。整合辖区内健康医疗资源,将武汉普瑞眼科医院、武汉市按摩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和六角亭街卫生服务中心组建成区域性、公益性的医疗行业联盟组织,定期开展大型义诊,实现健康医疗服务就在身边的零距离服务。

商户联盟助力双赢格局。依托六角亭街微信公众号,以党建为引领,整合辖区个体工商户资源,将物业管理、生活便民、特色服务、应急管理等众多功能“一网打尽”,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针对辖区渔具经营门店较多的特点,联合辖区渔具市场个体工商户,开展垂钓比赛,增强商户、居民之间的友谊;开展钓鱼小知识、小技巧讲座,深受居民喜爱。

“星学堂”领航

“星学堂”以“关爱星”“仁爱星”“敬爱星”“友爱星”四大星为抓手,成为大党委积聚正能量、放大正能量的主引擎和扩音器。

“关爱星”致力关爱青少年成长。高标准打造青少年空间,全面培养青少年动手动脑能力,丰富课余生活。社区居民组建朗读队,专门面向红旗村小学举办“跟着江城朗读者学说普通话”课程,形成了社区牵头、居民参与、惠及群众的良好互动。

“仁爱星”专业服务弱势群体。面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依托“阳光家园”品牌阵地,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社区残疾专干、阳光家园园长胡春莉关心关爱残疾人事业,开展“温馨妈妈”项目,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敬爱星”全心敬爱银发群体。依托“居家养老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休闲驿站;开设“老年幸福食堂”,为独居老人和高龄老人提供贴心周到的用餐服务。

“友爱星”营造互帮互促的邻里文化。原六角亭街道工委书记刘建新退休不褪色,发掘社区能人和社区红人,让居民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加深了解、加深感情。

宗关街道:

“一社一品”带社建、强群建

宗关街坚持以党建带社建、强群建,开展“一社一品”党建创新工作,强化社区党组织领导作用,打出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组合拳”。按照“符合居情、顺应民需、凸显特色、打造精品”原则,街道党组织指导各社区结合各自实际策划5类服务创新项目12个,健全品牌培育长效机制,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服务居民深受认可。

名书记工作室

发展社区始建于1988年6月,是以拆迁还建户为主体的老旧社区。2019年,发展社区汇集全区优秀社区书记、发展社区优秀党员和志愿者等组成攻关团队,成立发展社区名书记工作室,归纳整合出“三效合一强组织”“五位一体促党建”“六心共情通治理”等经实践检验的工作法,有效推广了基层工作优良经验,拓展了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成效。 发展社区名书记工作室成立至今,共开设主题课堂5堂,集体学习研讨8次,组织志愿服务30余场次。下一步,社区将通过名书记大课堂,常态化组织各社区和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学习交流,提炼优秀做法,传递先进经验,做到“书记带书记、书记帮书记”。同时,到帮带对象社区、企业现场指导、把脉问题,深入开展党建创新项目或主题实践活动,提升党建创新服务工作整体水平。

“一公里”法律服务圈

2月9日,双墩社区利用春节契机,邀请社区民警、社区援助律师以案说法,从发生在居民身边的真实案例入手,深入浅出地宣讲禁毒、禁赌、反邪教等法律知识,回答居民问题,普及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家庭纠纷、财产继承、劳动合同、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知识。近年来,双墩社区深化法治宣传进社区活动,打造“一公里”法律服务圈,扎实有效推进“平安社区”建设。

“红马甲”志愿服务队

变电社区有一群穿着红马甲、戴着小红帽的志愿者。他们围绕“关爱他人”开展社区值守、心理援助、困难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关爱社会”开展打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关爱自然”开展生态环保、循环发展、绿色生活等志愿服务活动。“群众在哪里,我们就要把志愿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哪里。”负责人陈红妮说。小小红马甲带动变电社区大文明,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

撰文:李云 胡莎 刘博謇 杨蔚 吴思

策划:硚口区委组织部

爱国社区“红色小喇叭”志愿服务队。

硚口区六角亭街学堂社区开展“重温党史国史,传承红色精神,喜迎建党百年文化展”系列活动。

发展社区名书记工作室团队。

“红马甲”志愿服务队员正在排查安全隐患。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党在基层社会的影响力,就是党的生命力。街道是基层社会治理承上启下的关键枢纽。

近年来,硚口区因地制宜,结合机关事业单位、街道社区、“两新”组织等不同特点,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汉中街道以“红色港湾”为抓手焕发社区活力、六角亭街道用“星学堂爱联盟”共推社区治理,宗关街道“一社一品”带社建、强群建……硚口区多个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动居民群众共建共享共治,锻造培育了一批有影响、受认可的基层党建特色品牌,以此为抓手,切实增强党组织在基层的战斗力、凝聚力,筑牢现代化治理根基。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汉中街道:

“红色港湾”焕发社区活力

“居民的社会,居民做主!”

近年来,汉中街道党工委围绕“红色港湾”主题,创建了丰富多彩的党建品牌,想方设法带领群众共建共享共治,各个社区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爱国社区“红色小喇叭”

“有事就找‘红色小喇叭’!”是汉中街爱国社区居民群众口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爱国社区党组织成立于2000年,辖区流动人口、老年人较多,属典型老旧城区。为强化“红色引领”和激活“红色细胞”,2014年社区成立“红色小喇叭”党员志愿者服务队。

多年来,小喇叭党员志愿者们穿梭在辖区的巷道里弄,发挥着“社区民情信息员”“政策法规宣传员”“邻里和谐调解员”“环境卫生监督员”“社会治安关照员”的“五大员”作用。社区发案数变少了,邻里纠纷变少了,路面垃圾变少了,居民的欢声笑语变多了。

汉中社区“红色良方”

汉中社区洪湖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缺少规范的物业管理,居民怨声载道。面对这一棘手问题,小区体系性创立了“520红色良方”。

小组联勤、党员联动、志愿联盟、居民联谊、品牌联创“5联”队伍带动小区志愿服务,小区综治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中心“2个中心”整合区内资源,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居民感受到“0距离”的服务。

在“520红色良方”的推动下,小区逐步进行了花坛翻新、植绿补绿、拆除违法建筑等有效整改,整个面貌焕然一新。

长寿社区“长寿宜居港湾”

长寿社区辖区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871人,80岁以上245人,90岁以上32人。近年来,长寿社区着力打造“长寿宜居港湾”。长寿社区老年幸福食堂统一标准、统一配送,共同守护老人“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今年,长寿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按照社区嵌入式服务功能要求进行改造提档升级,在原有舞蹈室、音乐室、书画室、阅览室、健身康复室以及日间休息室基础上,重新规划划分康复护理区、生活服务区、日间照料区、智能服务管理区,实现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及远程照护等养老服务功能。

越秀非公党建“越港湾”

辖区内的越秀财富中心,是国家甲级写字楼。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增强员工凝聚力,在街道党组织的引导下,越秀财富中心针对“楼宇非公经济活跃、青年员工集中”的特点,打造非公党建品牌“越港湾”。以青春党建为主题形成了“五四工作法”。

党建工作开展以来,楼宇入驻率由40%提高至75%,税收由1000万元增加到1.4亿元。同时,越秀强化阵地建设,建成集“政治引领、宣传教育、公共代办、文体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越港湾”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

六角亭街道:

“星学堂”领航、“爱联盟”助力

硚口区六角亭街学堂社区创建“星学堂 爱联盟”党建品牌,从社区举党旗、社工促活力、居民讲奉献三个方向发力,“爱联盟”区域化党建紧密了社区与辖区单位、商户、社会力量之间的联系,让社区党委在辖区内“一呼百应”,“星学堂”星光计划充分调动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党群关系更深厚、邻里关系更和谐,居民归属感更强烈,治理活力充分激发。目前,社区每年开展义诊48场、志愿服务活动百余场,深受居民好评。

“爱联盟”助力

以“党建联盟、公益联盟、医疗联盟、商户联盟”为抓手的“爱联盟”形成了服务居民、服务社会的强大工作合力。

党建联盟共谋社区发展。目前联盟纳入10家单位,共谋“三张清单”,推动医疗、教育、物业等多种资源下沉进社区。定期召开“学堂大管家”建言献策会和“党建开放日”活动,展示社区党建工作成果,共谋社区发展。

公益联盟培育特色品牌。目前已孵化出雨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阳光助残志愿者协会等16个社会组织。2020年,张勤手语导医队获全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所服务的聋哑人群体纷纷转变成志愿者,继续回报社会。

医疗联盟守护居民健康。整合辖区内健康医疗资源,将武汉普瑞眼科医院、武汉市按摩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和六角亭街卫生服务中心组建成区域性、公益性的医疗行业联盟组织,定期开展大型义诊,实现健康医疗服务就在身边的零距离服务。

商户联盟助力双赢格局。依托六角亭街微信公众号,以党建为引领,整合辖区个体工商户资源,将物业管理、生活便民、特色服务、应急管理等众多功能“一网打尽”,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针对辖区渔具经营门店较多的特点,联合辖区渔具市场个体工商户,开展垂钓比赛,增强商户、居民之间的友谊;开展钓鱼小知识、小技巧讲座,深受居民喜爱。

“星学堂”领航

“星学堂”以“关爱星”“仁爱星”“敬爱星”“友爱星”四大星为抓手,成为大党委积聚正能量、放大正能量的主引擎和扩音器。

“关爱星”致力关爱青少年成长。高标准打造青少年空间,全面培养青少年动手动脑能力,丰富课余生活。社区居民组建朗读队,专门面向红旗村小学举办“跟着江城朗读者学说普通话”课程,形成了社区牵头、居民参与、惠及群众的良好互动。

“仁爱星”专业服务弱势群体。面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依托“阳光家园”品牌阵地,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社区残疾专干、阳光家园园长胡春莉关心关爱残疾人事业,开展“温馨妈妈”项目,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敬爱星”全心敬爱银发群体。依托“居家养老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休闲驿站;开设“老年幸福食堂”,为独居老人和高龄老人提供贴心周到的用餐服务。

“友爱星”营造互帮互促的邻里文化。原六角亭街道工委书记刘建新退休不褪色,发掘社区能人和社区红人,让居民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加深了解、加深感情。

宗关街道:

“一社一品”带社建、强群建

宗关街坚持以党建带社建、强群建,开展“一社一品”党建创新工作,强化社区党组织领导作用,打出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组合拳”。按照“符合居情、顺应民需、凸显特色、打造精品”原则,街道党组织指导各社区结合各自实际策划5类服务创新项目12个,健全品牌培育长效机制,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服务居民深受认可。

名书记工作室

发展社区始建于1988年6月,是以拆迁还建户为主体的老旧社区。2019年,发展社区汇集全区优秀社区书记、发展社区优秀党员和志愿者等组成攻关团队,成立发展社区名书记工作室,归纳整合出“三效合一强组织”“五位一体促党建”“六心共情通治理”等经实践检验的工作法,有效推广了基层工作优良经验,拓展了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成效。 发展社区名书记工作室成立至今,共开设主题课堂5堂,集体学习研讨8次,组织志愿服务30余场次。下一步,社区将通过名书记大课堂,常态化组织各社区和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学习交流,提炼优秀做法,传递先进经验,做到“书记带书记、书记帮书记”。同时,到帮带对象社区、企业现场指导、把脉问题,深入开展党建创新项目或主题实践活动,提升党建创新服务工作整体水平。

“一公里”法律服务圈

2月9日,双墩社区利用春节契机,邀请社区民警、社区援助律师以案说法,从发生在居民身边的真实案例入手,深入浅出地宣讲禁毒、禁赌、反邪教等法律知识,回答居民问题,普及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家庭纠纷、财产继承、劳动合同、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知识。近年来,双墩社区深化法治宣传进社区活动,打造“一公里”法律服务圈,扎实有效推进“平安社区”建设。

“红马甲”志愿服务队

变电社区有一群穿着红马甲、戴着小红帽的志愿者。他们围绕“关爱他人”开展社区值守、心理援助、困难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关爱社会”开展打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关爱自然”开展生态环保、循环发展、绿色生活等志愿服务活动。“群众在哪里,我们就要把志愿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哪里。”负责人陈红妮说。小小红马甲带动变电社区大文明,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

撰文:李云 胡莎 刘博謇 杨蔚 吴思

策划:硚口区委组织部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