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我们从上海江苏浙江改革创新实践中学到什么?

2021-04-21 11:30 长江日报  

综合

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走访沪苏浙多个城市,实地探访这些城市怎样贯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发展思想,寻访沪苏浙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奥秘。

上海

厚待“第一资源” 

落户上海年限缩短至5年全市逾80%高端人才聚集张江张江科学城用人单位引进的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5年(其中在张江科学城工作时间不低于3年)。目前,张江示范区从业人员约238万人,其中,青年人才占80%以上,企业留学归国和外籍人才占3.2%,集聚了全市 80%以上的高端人才。

南京

科技、产业无缝对接 

南京药企四分之一收入用于研发人工智能技术1秒溯源大闸蟹

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紫东国际创意园的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有一款奢侈品AI鉴定平台——“包小鉴”。图灵团队后来又用最前沿的计算机视觉算法玩出新花样——AI鉴别真假阳澄湖蟹,1秒溯源大闸蟹产地。

杭州

紧盯原始创新 

若干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平台启动建设之江实验室并跑世界先进水平

位于浙江余杭的未来科技城之江实验室内,若干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平台已启动建设,该省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实验装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类脑计算机、“之江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平台”等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并跑的前沿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2

瞄准世界前沿,夯实经济发展后劲,沪苏浙全力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影响力、支撑力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领航产业和拳头产业。

长江日报记者在上海走访了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了解到上海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目前已形成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最集中、综合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产业集聚区。

在江苏,长江日报记者走访了南京的人工智能和苏州的大健康产业,了解到江苏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在浙江,数字经济成为新增长点。据了解,杭州围绕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目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已经超过万亿元。

上海

攻坚集成电路“卡脖子”技术张江科学城“点亮”世界第一梯队芯片位于张江科学城核心区的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产业集聚效应得到充分体现。产业园入驻了200多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3 平方公里,除芯片设计业外,晶圆制造领域有19条生产线引领全国发展,封装测试集聚了包括日月光、安靠、华岭等在内的龙头企业。

江苏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

南京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日臻完善

南京培育引进了图灵院等一批人工智能领域优质企业,南京人工智能相关产品和服务已涵盖了人工智能基础支撑层、技术产品层和应用示范层等各领域,初步构建了相对完善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浙江

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杭州在全国首推“数字经济旅游十景”

通过聚焦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短短几年,OPPO 全球移动终端研发总部、VIVO 全球 AI 研发中心、字节跳动、富士康等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均在浙江数字经济核心区域杭州未来科技城相继落地。 

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政府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也是市场公平的维护者,要更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要支持企业家心无旁骛、长远打算,以恒心办恒业,扎根中国市场,深耕中国市场。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深刻转变,通过优化发展环境来激发市场活力。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长江日报记者近日探访沪苏浙,在上海自贸区、苏州工业园、杭州未来科技城等地看到,优化营商环境始终被作为重中之重,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各地瞄准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拿出自我革命的决心和魄力,拼服务、拼信用、拼环境,以核心环节突破带动整体水平提升,让企业如鱼得水,经济活力前行。

上海

做加法

行动方案升级为4.0版

“在上海没有难办的事”成真实心声

“说YES不请示,说NO要报告”,在位于浦东新区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服务中心一楼办事大厅,每一位窗口办事员工的办理台上,均放置着明显的窗口无否决权标牌。

上海

做减法 

“一证准营”不断刷新企业开工速度

靶向服务“24小时零时差”

去年5月,中国最大的山姆会员旗舰店在上海浦东外高桥保税区正式开工建设,再一次刷新了“上海速度”——从签约到开工建设,仅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苏州

做乘法 

政府全程无偿“帮代办”

对小公司手把手扶着成长

“刚开始我们是一家小公司,政府从药物的开发开始,一直为我们提供支持。比如说申报环节,只要我们有需要,园区药监部门就会到我们公司来,告诉你资料怎么写、如何提交,手把手像教小孩一样扶着成长。”信达药业产品和工艺开发副总裁周凯松告诉记者。

杭州

做除法

办手续“一次都不用跑”

落户企业每年都会收到创新券

“除了经营好项目,其他的事都不用你操心,因为有人替你做。” 在杭州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落户三年,绿浙教育创始人忻皓最大的感受就是,繁琐的创业过程在这里被做了除法,成为一件纯粹的事。

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走访沪苏浙多个城市,实地探访这些城市怎样贯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发展思想,寻访沪苏浙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奥秘。

上海

厚待“第一资源” 

落户上海年限缩短至5年全市逾80%高端人才聚集张江张江科学城用人单位引进的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5年(其中在张江科学城工作时间不低于3年)。目前,张江示范区从业人员约238万人,其中,青年人才占80%以上,企业留学归国和外籍人才占3.2%,集聚了全市 80%以上的高端人才。

南京

科技、产业无缝对接 

南京药企四分之一收入用于研发人工智能技术1秒溯源大闸蟹

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紫东国际创意园的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有一款奢侈品AI鉴定平台——“包小鉴”。图灵团队后来又用最前沿的计算机视觉算法玩出新花样——AI鉴别真假阳澄湖蟹,1秒溯源大闸蟹产地。

杭州

紧盯原始创新 

若干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平台启动建设之江实验室并跑世界先进水平

位于浙江余杭的未来科技城之江实验室内,若干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平台已启动建设,该省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实验装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类脑计算机、“之江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平台”等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并跑的前沿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2

瞄准世界前沿,夯实经济发展后劲,沪苏浙全力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影响力、支撑力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领航产业和拳头产业。

长江日报记者在上海走访了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了解到上海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目前已形成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最集中、综合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产业集聚区。

在江苏,长江日报记者走访了南京的人工智能和苏州的大健康产业,了解到江苏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在浙江,数字经济成为新增长点。据了解,杭州围绕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目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已经超过万亿元。

上海

攻坚集成电路“卡脖子”技术张江科学城“点亮”世界第一梯队芯片位于张江科学城核心区的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产业集聚效应得到充分体现。产业园入驻了200多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3 平方公里,除芯片设计业外,晶圆制造领域有19条生产线引领全国发展,封装测试集聚了包括日月光、安靠、华岭等在内的龙头企业。

江苏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

南京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日臻完善

南京培育引进了图灵院等一批人工智能领域优质企业,南京人工智能相关产品和服务已涵盖了人工智能基础支撑层、技术产品层和应用示范层等各领域,初步构建了相对完善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浙江

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杭州在全国首推“数字经济旅游十景”

通过聚焦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短短几年,OPPO 全球移动终端研发总部、VIVO 全球 AI 研发中心、字节跳动、富士康等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均在浙江数字经济核心区域杭州未来科技城相继落地。 

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政府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也是市场公平的维护者,要更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要支持企业家心无旁骛、长远打算,以恒心办恒业,扎根中国市场,深耕中国市场。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深刻转变,通过优化发展环境来激发市场活力。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长江日报记者近日探访沪苏浙,在上海自贸区、苏州工业园、杭州未来科技城等地看到,优化营商环境始终被作为重中之重,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各地瞄准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拿出自我革命的决心和魄力,拼服务、拼信用、拼环境,以核心环节突破带动整体水平提升,让企业如鱼得水,经济活力前行。

上海

做加法

行动方案升级为4.0版

“在上海没有难办的事”成真实心声

“说YES不请示,说NO要报告”,在位于浦东新区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服务中心一楼办事大厅,每一位窗口办事员工的办理台上,均放置着明显的窗口无否决权标牌。

上海

做减法 

“一证准营”不断刷新企业开工速度

靶向服务“24小时零时差”

去年5月,中国最大的山姆会员旗舰店在上海浦东外高桥保税区正式开工建设,再一次刷新了“上海速度”——从签约到开工建设,仅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苏州

做乘法 

政府全程无偿“帮代办”

对小公司手把手扶着成长

“刚开始我们是一家小公司,政府从药物的开发开始,一直为我们提供支持。比如说申报环节,只要我们有需要,园区药监部门就会到我们公司来,告诉你资料怎么写、如何提交,手把手像教小孩一样扶着成长。”信达药业产品和工艺开发副总裁周凯松告诉记者。

杭州

做除法

办手续“一次都不用跑”

落户企业每年都会收到创新券

“除了经营好项目,其他的事都不用你操心,因为有人替你做。” 在杭州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落户三年,绿浙教育创始人忻皓最大的感受就是,繁琐的创业过程在这里被做了除法,成为一件纯粹的事。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