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社区党委书记杨慧玲(左三)和下沉党员实地查看粮食车队宿舍的地理条件。
通讯员石峻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万凌 通讯员李放军 詹鸥)9日下午,硚口区韩家墩街粮食车队宿舍附近,施工人员正在敷设天然气主管道。全国抗疫先进个人、四新社区党委书记杨慧玲特地赶过来督阵。过路居民喜笑颜开,“杨书记,我们马上能用天然气了吧?”“是的,快了!”忙活了数月的杨慧玲终于松了口气,她最牵挂的70户居民再也不必望“气”兴叹了。
四新社区是一个混合型社区,包括2个物业小区和5个老旧小区。粮食车队宿舍建于上世纪80年代,70户居民几乎都是老年人,长期使用坛子气,生活很不方便。去年疫情期间,粮食车队宿舍多家被“断气”,杨慧玲的电话快被打爆了。她一边安排人员挨家挨户上门送食品,一边紧急联系液化气站,还要带队到小区进行环境消杀。
“我迫不及待地想让居民用上天然气。”杨慧玲说,帮小区安装天然气,她时常挂在心上。前期,经多方了解,问题卡在气源上,周边不具备单独架设天然气管道的条件。去年8月,杨慧玲惊喜地发现,有一位武汉市天然气公司的党员就近下沉到社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她带着下沉党员刘忠实地查看小区的地理条件。经过协调,旁边一个在建小区的开发商同意共享气源。
杨慧玲大喜过望,说干就干,当即向韩家墩街道申请专项经费,并向天然气公司报装。每天再忙,她都要抽空到粮食车队宿舍转一转,看看施工进展是否顺利。
杨慧玲一心挂几头,另一个新明小区上月刚装好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拦车器,这也是她积极争取来的提档升级项目。
从2017年起,新明小区由自管组代为管理,13台私家车每月交150元停车费,成立小区微基金,用于保安保洁服务、慰问困难居民、开展邻里活动等开支。去年,新明小区微基金结余1.7万元。今年春节前夕,200户居民都分到了米和油。
“一仗接着一仗打,我们的干劲更足了,只想为居民多办几件实事。”杨慧玲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只要居民岁月静好,她愿当那只负重前行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