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大潮,浩浩汤汤。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互联网+”创新创业浪潮奔涌的当下,“敢为人先”的汉正街持续“进化”,主动进军全球价值链,助力“武汉造”走向世界。
看创富故事,感受汉正街与时代的变迁~
“当年和外婆摆摊卖白开水,一天赚5毛钱。现在卖自己设计的童装,一天销售有十几万。”
在汉正街做了34年生意的许刚
真切感受到国家鼓励、支持、引导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给他们这拨生意人
带来的机遇和幸福
一起认识创富主人翁~
△许刚 本人供图
人物:许刚
年龄:50岁
身份:汉正街商户、童装经营者
标签:土生土长的汉正街人
01
从0.5元到100元
上世纪70年代初
许刚就跟着外婆在汉正街
偷偷摸摸地卖雪花膏
1979年,汉正街恢复小商品批发市场。许刚和外婆开始堂堂正正地摆摊卖起了白开水,一壶开水2分钱,一天最多能赚5毛钱。
“我们也想卖别的,但那时候的个体户不好做生意,批发、贩运都有争议和风险。”许刚口述着当年往事。
直到1982年8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称汉正街搞活了市场,方便了人民生活,扩大了劳动就业,起到了国营和集体商业不可替代的作用,点赞汉正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风向标”。
争论声戛然而止。20世纪80年代,汉正街成为“买全国、卖全国”的典范,全国各地的人都来这里淘金。16岁的许刚也成了贩卖袜子的小商贩↓↓↓
有很多曾经饭都吃不饱的人,在汉正街实现了人生逆袭!当时不少同龄人每月只有300元工资时,我每月便能赚到3000元。
汉正街成就了许刚的第一桶金
给予了许刚从商的信心和底气
02
从100元到十几万元
从上世纪90年代起
汉正街经历两轮大的
开发改造和规划建设
形成69个专业市场
2.7万余户商家
经营12大类20余万种商品
经营面积260万平方米
年货物吞吐量150万吨
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2004年,靠物美价廉的商品和诚信为本的生意理念,许刚拿出多年积蓄,与朋友一起转行卖起了童装。
汉正街是经济发展的信号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也越来越高。童装从过去的款式单一到现在的样式多样,越来越注重设计感和品质。
汉正街的变化
商品流通的发展
许刚有得也有感
↓↓↓
过去在汉正街,听到最多的是批发,现在听到最多的是私人订制、原创设计。过去客户打个货要带着现金开几天车,现在高铁当天往返看货,手机支付货款,物流快递送到家。
跟上时尚汉正街新潮流
走出原创化、品牌化道路~
许刚入驻了汉正街新开业的云尚·武汉国际时尚中心,开办了两家童装实体店,配套物流、销售顾问等服务轻松get。依靠自创品牌、自主设计,一天的营业额可达10余万元。
搭上跨境电商“快车”
连接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
许刚信心满满
↓↓↓
过去,我们能‘买全国’‘卖全国’,现在能‘买全球’‘卖全球’。
许刚是千千万与汉正街同行的经营者之一,他的经历是汉正街与时代同频的最好见证。
“跟上时代发展,汉正街就能长盛不衰。”“改革先锋”、小商品市场“汉正街”模式的主要开创者郑举选曾有感而发。
“使汉正街成为商品研发、设计、展示及交易中心,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试验场,“买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的国内强大市场枢纽和国际性供应链管理服务中心。”汉正街发展的目标如此清晰,“互联网+”汉正街犹如发展的康庄大道,创新前行、高歌猛进。
来源:长江日报、汉正街工委
【编辑:石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