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雷锋精神在这里绽放!硚口警营“活雷锋”荣获国家省市三级荣誉

2021-03-05 10:34 楚天都市报-看楚天  

未分类

3月5日,学雷锋日!在武汉市硚口区公安分局,就有这么一批“活雷锋”,他们是活跃在交通、巡逻、户政等不同战线的民警。他们虽是不同警种,在不同的岗位,但他们有着一样的为民初心。

“人民公安为人民!”他们将“雷锋精神”践行到为民服务的每一件小事上面。正是有了这样的坚守和奉献,他们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学雷锋示范岗(点)荣誉称号。

全国学雷锋示范点:风雨无阻的“浇警”与“焦警”

3月3日下午,一辆白色面包车停在武汉硚口区中山大道建乐村小学门口,此时正是小学放学时间,接小孩的家长很多,小车未按规定停放,造成路面拥堵,也给放学的孩子通行造成隐患。正在此处执勤的硚口区交通大队一中队女民警方园赶到学校门口,现场寻找联系车主。不一会,车主赶来将车开走,连声致歉。

方园牵着学生们过马路

方园常年坚持到硚口区各小学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每天风雨无阻出现在学校门口的“护学岗”,和蔼可亲的形象深受孩子们喜爱,被称为“交警妈妈”。去年12月31日,一个小女生跑到正在执勤的方园面前,递给她一个信封,里面是一张贺年卡还有一封信。原来小女孩以前是建乐村小学的学生,升学后无法忘记每天为她们站岗、带着她们过马路的方园,赶在新年来临前祝她新年快乐。

方园工作的硚口区交通大队一中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辖区有盲人按摩医院、新汉塑料厂等残疾人福利企业,还有市一医院、普爱医院等大型医院,更有当时闻名全国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汉正街,每天经过这里南来北往的客人络绎不绝。那个时候,一中队民警就跟很多残疾人、困难户家庭结成帮扶对象。一中队利济路岗曾获得“武汉市公安局十佳优秀岗组”、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随着时间推移,一中队的民警换了一批又一批,但爱岗敬业、执法为民的精神却在日积月累的磨砺中熠熠生辉。不论是日常的执法整治,还是面对高温、暴雨、冰雪等恶劣天气,他们对待工作都保持着极强的责任感和进取心。

曹勇在雪中推车

2018年,武汉大雪,一中队副中队长曹勇和同事们在雪地里帮助市民推行车辆,因为路滑,他们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起来继续推,受到全国网友关注,被称为“跪地哥”(《楚天都市报》曾连续报道)。

最美口罩脸

2020年夏,一中队民警童庆云在烈日下执勤,中午回队摘下口罩就餐时,才发现已经晒成了口罩脸,被网友称为“今天最美的脸”。

正是有着这些优秀的民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坚守在岗位上无私奉献,利济路交通岗延续着数十年“零违纪零投诉零重大事故”的记录。2017年3月,硚口区交通大队一中队利济路交通岗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学雷锋示范点。

全省学雷锋示范岗:黄手环守护全城老人回家

3月1日,硚口区公安分局古四警务站民警程百松、辅警孙磊车组接群众报警,称在古田路某小区附近发现一名老人,可能迷路。民警立即赶到现场,通过走访联系,将老人安全送回家中。随后,民警回警务站领取黄手环,送到老人家中。

古四警务站民警为老人戴上黄手环

2013年,古四警务站在日常110接出警工作中,发现老人迷路警情较多,与迷路老人交流困难,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经摸索,古四警务站在2014年制作了第一代黄手环并免费向辖区内老人发放,黄手环用防水材质塑胶制成,将老人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写在手环中间的纸质卡片内,老人在外迷路时,民警及群众可迅速通过上面的联系方式找到家属。第一代黄手环推出后,受到老人及家属的欢迎,也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民警将迷路老人送回家中

由于信息是手写记录,稍不注意字迹会逐渐模糊,2015年古四警务站推出第二代带有二维码的黄手环,将老人家庭联系人的简略信息录入网上。民警和群众只要通过微信“扫一扫”功能,就能立即联系到老人家属。由于黄手环的实用性,引发全社会关爱身边老人共鸣,并在武汉市54个街面警务站进行推广,有需要的老人到街面任何一个警务站领取(《楚天都市报》曾连续报道)。

古四警务站站长冯飞介绍,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古四警务站在2017年重阳节当天推出第三代带有定位功能的黄手环。老人家属可以通过手机APP,时刻掌握老人的行动轨迹,并可以定位推送功能,实时向公安部门反馈老人活动信息,有助于查找老人方位,大大减少了失踪和迷失类警情。据统计,2014年以来,黄手环累计发放40000余条,1000余名老人在黄手环的指引下安全回家。处置迷失老人警情的时间由以往的1到2小时缩短到40分钟之内,硚口区此类警情明显下降。古四警务站于2016年被公安部、全国老龄委等中央六部委联合授予“全国老年法律维权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8年被授予全省学雷锋示范岗,2020年被授予全国“敬老文明号”。

全市学雷锋示范岗:“海燕直通车”让群众办事更方便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好了身份证挂失,我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2月17日,大年初六,湖北麻城的龚先生在硚口区公安办证中心补办身份证,3分钟即完成拍照、信息录入和缴费手续,7个工作日后他就能收到新的身份证了。此前,龚先生游玩时不慎遗失了身份证,担心身份证被他人捡拾后冒用,他紧急上网查到硚口区公安办证中心“春节不打烊”的信息,就近前来补办证件。

“海燕直通车”民警进企业服务

硚口区公安分局人口管理大队教导员陈海燕介绍,2017年3月,为深入贯彻“红色引擎工程”拓面提质,硚口警方积极响应武汉市委、市政府“一号工程”,结合“万名警察进社区”工作,主动拓展警务触角,成立“海燕直通车”工作室。“海燕直通车”工作室以硚口区公安分局人口管理大队教导员、“武汉市劳动模范”陈海燕同志的名字命名,现有成员8人,民警6人、辅警2人。

陈海燕为群众办理户政业务

为提升政务服务效率,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海燕直通车”工作室把服务向社区、向群众家中延伸,真正做到贴近百姓、服务百姓。对于有大批量落户办证需求的企事业单位,工作室成员会主动对接,预约上门开展政策宣讲并集中审批办理,实现落户办证一条龙服务,为群众节约了大量时间和成本。

2020年以来,“海燕直通车”瞄准疫情服务空档,全面助力复工复学。为确保考生们宝贵的复习时间,工作室团队携手武汉市公安局制证所到第十一初级中学、第六十三中学上门现场办理身份证114人并送证上门。为全面完成好留汉大学生落户服务,工作室发挥品牌优势,多形式、多途径宣传新政,走进辖区葛洲坝集团、武汉地铁集团、普爱医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全年共办理大学毕业生落户4767人。

企业员工和单位负责人纷纷表示:“海燕直通车服务暖人心、接地气,不愧是全市户政战线服务品牌的领跑者!”2018年,“海燕直通车”被授予全市学雷锋示范岗。

3月5日,学雷锋日!在武汉市硚口区公安分局,就有这么一批“活雷锋”,他们是活跃在交通、巡逻、户政等不同战线的民警。他们虽是不同警种,在不同的岗位,但他们有着一样的为民初心。

“人民公安为人民!”他们将“雷锋精神”践行到为民服务的每一件小事上面。正是有了这样的坚守和奉献,他们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学雷锋示范岗(点)荣誉称号。

全国学雷锋示范点:风雨无阻的“浇警”与“焦警”

3月3日下午,一辆白色面包车停在武汉硚口区中山大道建乐村小学门口,此时正是小学放学时间,接小孩的家长很多,小车未按规定停放,造成路面拥堵,也给放学的孩子通行造成隐患。正在此处执勤的硚口区交通大队一中队女民警方园赶到学校门口,现场寻找联系车主。不一会,车主赶来将车开走,连声致歉。

方园牵着学生们过马路

方园常年坚持到硚口区各小学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每天风雨无阻出现在学校门口的“护学岗”,和蔼可亲的形象深受孩子们喜爱,被称为“交警妈妈”。去年12月31日,一个小女生跑到正在执勤的方园面前,递给她一个信封,里面是一张贺年卡还有一封信。原来小女孩以前是建乐村小学的学生,升学后无法忘记每天为她们站岗、带着她们过马路的方园,赶在新年来临前祝她新年快乐。

方园工作的硚口区交通大队一中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辖区有盲人按摩医院、新汉塑料厂等残疾人福利企业,还有市一医院、普爱医院等大型医院,更有当时闻名全国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汉正街,每天经过这里南来北往的客人络绎不绝。那个时候,一中队民警就跟很多残疾人、困难户家庭结成帮扶对象。一中队利济路岗曾获得“武汉市公安局十佳优秀岗组”、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随着时间推移,一中队的民警换了一批又一批,但爱岗敬业、执法为民的精神却在日积月累的磨砺中熠熠生辉。不论是日常的执法整治,还是面对高温、暴雨、冰雪等恶劣天气,他们对待工作都保持着极强的责任感和进取心。

曹勇在雪中推车

2018年,武汉大雪,一中队副中队长曹勇和同事们在雪地里帮助市民推行车辆,因为路滑,他们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起来继续推,受到全国网友关注,被称为“跪地哥”(《楚天都市报》曾连续报道)。

最美口罩脸

2020年夏,一中队民警童庆云在烈日下执勤,中午回队摘下口罩就餐时,才发现已经晒成了口罩脸,被网友称为“今天最美的脸”。

正是有着这些优秀的民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坚守在岗位上无私奉献,利济路交通岗延续着数十年“零违纪零投诉零重大事故”的记录。2017年3月,硚口区交通大队一中队利济路交通岗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学雷锋示范点。

全省学雷锋示范岗:黄手环守护全城老人回家

3月1日,硚口区公安分局古四警务站民警程百松、辅警孙磊车组接群众报警,称在古田路某小区附近发现一名老人,可能迷路。民警立即赶到现场,通过走访联系,将老人安全送回家中。随后,民警回警务站领取黄手环,送到老人家中。

古四警务站民警为老人戴上黄手环

2013年,古四警务站在日常110接出警工作中,发现老人迷路警情较多,与迷路老人交流困难,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经摸索,古四警务站在2014年制作了第一代黄手环并免费向辖区内老人发放,黄手环用防水材质塑胶制成,将老人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写在手环中间的纸质卡片内,老人在外迷路时,民警及群众可迅速通过上面的联系方式找到家属。第一代黄手环推出后,受到老人及家属的欢迎,也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民警将迷路老人送回家中

由于信息是手写记录,稍不注意字迹会逐渐模糊,2015年古四警务站推出第二代带有二维码的黄手环,将老人家庭联系人的简略信息录入网上。民警和群众只要通过微信“扫一扫”功能,就能立即联系到老人家属。由于黄手环的实用性,引发全社会关爱身边老人共鸣,并在武汉市54个街面警务站进行推广,有需要的老人到街面任何一个警务站领取(《楚天都市报》曾连续报道)。

古四警务站站长冯飞介绍,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古四警务站在2017年重阳节当天推出第三代带有定位功能的黄手环。老人家属可以通过手机APP,时刻掌握老人的行动轨迹,并可以定位推送功能,实时向公安部门反馈老人活动信息,有助于查找老人方位,大大减少了失踪和迷失类警情。据统计,2014年以来,黄手环累计发放40000余条,1000余名老人在黄手环的指引下安全回家。处置迷失老人警情的时间由以往的1到2小时缩短到40分钟之内,硚口区此类警情明显下降。古四警务站于2016年被公安部、全国老龄委等中央六部委联合授予“全国老年法律维权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8年被授予全省学雷锋示范岗,2020年被授予全国“敬老文明号”。

全市学雷锋示范岗:“海燕直通车”让群众办事更方便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好了身份证挂失,我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2月17日,大年初六,湖北麻城的龚先生在硚口区公安办证中心补办身份证,3分钟即完成拍照、信息录入和缴费手续,7个工作日后他就能收到新的身份证了。此前,龚先生游玩时不慎遗失了身份证,担心身份证被他人捡拾后冒用,他紧急上网查到硚口区公安办证中心“春节不打烊”的信息,就近前来补办证件。

“海燕直通车”民警进企业服务

硚口区公安分局人口管理大队教导员陈海燕介绍,2017年3月,为深入贯彻“红色引擎工程”拓面提质,硚口警方积极响应武汉市委、市政府“一号工程”,结合“万名警察进社区”工作,主动拓展警务触角,成立“海燕直通车”工作室。“海燕直通车”工作室以硚口区公安分局人口管理大队教导员、“武汉市劳动模范”陈海燕同志的名字命名,现有成员8人,民警6人、辅警2人。

陈海燕为群众办理户政业务

为提升政务服务效率,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海燕直通车”工作室把服务向社区、向群众家中延伸,真正做到贴近百姓、服务百姓。对于有大批量落户办证需求的企事业单位,工作室成员会主动对接,预约上门开展政策宣讲并集中审批办理,实现落户办证一条龙服务,为群众节约了大量时间和成本。

2020年以来,“海燕直通车”瞄准疫情服务空档,全面助力复工复学。为确保考生们宝贵的复习时间,工作室团队携手武汉市公安局制证所到第十一初级中学、第六十三中学上门现场办理身份证114人并送证上门。为全面完成好留汉大学生落户服务,工作室发挥品牌优势,多形式、多途径宣传新政,走进辖区葛洲坝集团、武汉地铁集团、普爱医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全年共办理大学毕业生落户4767人。

企业员工和单位负责人纷纷表示:“海燕直通车服务暖人心、接地气,不愧是全市户政战线服务品牌的领跑者!”2018年,“海燕直通车”被授予全市学雷锋示范岗。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